京津冀城市物流绩效评价与治理路径选择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思路和基本框架 | 第11-13页 |
1.2.1 研究思路 | 第11-12页 |
1.2.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2.3 研究框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2 创新点 | 第14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和理论基础 | 第16-26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6-20页 |
2.1.1 城市物流概念的综述 | 第16页 |
2.1.2 城市物流绩效概念的综述 | 第16-18页 |
2.1.3 国内外城市物流绩效评价研究的综述 | 第18-19页 |
2.1.4 京津冀城市物流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2.2 研究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经济增长相关理论 | 第20-21页 |
2.2.2 城市物流相关理论 | 第21-22页 |
2.2.3 区域治理相关理论 | 第22-24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4-26页 |
第三章 京津冀城市物流现状研究 | 第26-40页 |
3.1 京津冀各城市经济环境 | 第26-28页 |
3.2 京津冀物流业发展现状 | 第28-31页 |
3.3 京津冀城市物流主要因素对比分析 | 第31-38页 |
3.3.1 城市交通流通能力 | 第31-32页 |
3.3.2 城市物流空气污染水平 | 第32-34页 |
3.3.3 城市物流的信息化基础水平 | 第34-3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四章 京津冀城市物流绩效研究 | 第40-64页 |
4.1 研究思路 | 第40-41页 |
4.2 研究方法和指标体系构建 | 第41-48页 |
4.2.1 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方法 | 第41-43页 |
4.2.2 城市物流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 第43-45页 |
4.2.3 城市物流联系的分析方法 | 第45-48页 |
4.3 京津冀城市物流绩效实证 | 第48-55页 |
4.3.1 京津冀城市物流绩效测算 | 第48-53页 |
4.3.2 京津冀城市物流绩效指标评价 | 第53-55页 |
4.4 基于绩效评价的京津冀城市物流分析 | 第55-63页 |
4.4.1 京津冀城市物流联系测度与分析 | 第56-59页 |
4.4.2 京津冀城市经济联系测度与分析 | 第59-61页 |
4.4.3 京津冀物流联系与经济联系对比分析 | 第61-6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京津冀城市物流治理路径选择 | 第64-70页 |
5.1 合理布局京津冀城市物流网络 | 第64-66页 |
5.1.1 明确城市定位 | 第64-65页 |
5.1.2 正确选择网络节点 | 第65页 |
5.1.3 个性化与优势互补充分结合 | 第65-66页 |
5.2 转变京津冀传统区域物流治理模式 | 第66-67页 |
5.2.1 明确治理目的 | 第66页 |
5.2.2 转换治理角色 | 第66-67页 |
5.2.3 设立专门机构 | 第67页 |
5.3 加强“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设 | 第67-68页 |
5.3.1 培养互联网思维 | 第67页 |
5.3.2 明确参与主体 | 第67页 |
5.3.3 与物流实体网络结合 | 第67-68页 |
5.4 重视绿色物流与人才建设 | 第68-69页 |
5.4.1 重视绿色物流发展 | 第68页 |
5.4.2 重视物流人才建设 | 第68-6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71页 |
6.2 展望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