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对照表 | 第10-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双边匹配研究综述 | 第14-18页 |
1.2.2 技术供需主体相互选择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18页 |
1.2.3 相关研究评述 | 第18-19页 |
1.3 本文主要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9-23页 |
1.3.1 本文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1.3.2 本文结构安排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3-33页 |
2.1 技术交易 | 第23-27页 |
2.1.1 技术交易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技术商品及技术交易的特性 | 第23-26页 |
2.1.3 技术交易的流程 | 第26-27页 |
2.2 双边匹配 | 第27-29页 |
2.2.1 双边匹配的概念 | 第27页 |
2.2.2 双边匹配特点及分类 | 第27-29页 |
2.3 前景理论 | 第29-33页 |
2.3.1 前景理论的提出 | 第29-30页 |
2.3.2 前景理论的核心理论 | 第30-31页 |
2.3.3 期望理论和前景理论的比较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逼近理想解法的技术供需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 第33-41页 |
3.1 不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双边匹配问题 | 第33-34页 |
3.2 匹配矩阵的构建 | 第34-38页 |
3.2.1 评价信息的规范化 | 第34-35页 |
3.2.2 满意度的定义 | 第35-36页 |
3.2.3 最低满意度的确定 | 第36-38页 |
3.3 不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匹配 | 第38-41页 |
3.3.1 不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匹配模型 | 第38页 |
3.3.2 不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匹配决策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基于前景理论的技术供需双边匹配决策方法 | 第41-51页 |
4.1 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双边匹配问题 | 第41-43页 |
4.1.1 问题描述 | 第41页 |
4.1.2 符号定义与说明 | 第41-43页 |
4.2 前景矩阵的构建 | 第43-47页 |
4.2.1 评价信息的规范化 | 第43-44页 |
4.2.2 损益矩阵的构建 | 第44-46页 |
4.2.3 前景矩阵的构建 | 第46-47页 |
4.3 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匹配 | 第47-51页 |
4.3.1 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匹配模型 | 第47-48页 |
4.3.2 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匹配决策 | 第48-51页 |
第五章 实例分析 | 第51-61页 |
5.1 基于逼近理想解法的技术供需匹配实例分析 | 第51-55页 |
5.1.1 不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实例问题描述 | 第51-53页 |
5.1.2 不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匹配方案 | 第53-55页 |
5.2 基于前景理论的技术供需匹配实例分析 | 第55-58页 |
5.2.1 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实例问题描述 | 第55-57页 |
5.2.2 考虑心理期望和感知的技术供需匹配方案 | 第57-58页 |
5.3 两种匹配决策方法的比较分析 | 第58-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5页 |
6.1 总结 | 第61-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71页 |
致谢 | 第71-73页 |
作者简介 | 第73-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