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当代大学生榜样的形成与培育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导论第8-14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目的第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9-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页
    1.3 研究重点、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2-14页
        1.3.1 研究重点第12-13页
        1.3.2 研究方法第13页
        1.3.3 创新之处第13-14页
2 榜样与大学生榜样第14-21页
    2.1 榜样第14-16页
        2.1.1 榜样的定义第14-15页
        2.1.2 榜样教育的定义第15-16页
    2.2 大学生榜样第16-21页
        2.2.1 大学生榜样的内涵第16页
        2.2.2 大学生榜样的基本特征第16-18页
        2.2.3 大学生榜样建构的意义第18-21页
3 大学生榜样的形成第21-31页
    3.1 大学生榜样形成的阶段过程第21-23页
        3.1.1 道德认知阶段第21-22页
        3.1.2 情感共鸣阶段第22页
        3.1.3 形成信念阶段第22-23页
        3.1.4 知行转化阶段第23页
    3.2 大学生榜样形成的层次类型第23-26页
        3.2.1 从大学生榜样示范的内容划分第23-26页
        3.2.2 从大学生榜样的身份划分第26页
    3.3 大学生榜样形成的环境要素第26-31页
        3.3.1 强化社会教育第27-28页
        3.3.2 立足学校教育第28-29页
        3.3.3 重视家庭教育第29-31页
4 大学生榜样培育的理论探索第31-37页
    4.1 大学生榜样培育的理论依据第31-32页
        4.1.1 大学生榜样培育的哲学依据第31页
        4.1.2 大学生榜样培育的心理学依据第31页
        4.1.3 大学生榜样培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依据第31-32页
    4.2 大学生榜样培育的价值取向第32-34页
        4.2.1 注重真实性第32-33页
        4.2.2 具有易学性第33页
        4.2.3 展现时代性第33页
        4.2.4 把握差异性第33-34页
    4.3 大学生榜样培育效果的评价体系第34-37页
        4.3.1 从认知度进行评价第34-35页
        4.3.2 从认同度进行评价第35页
        4.3.3 从共鸣度进行评价第35页
        4.3.4 从践行度进行评价第35-37页
5 大学生榜样培育的现实路径第37-47页
    5.1 大学生榜样的发掘第37-39页
        5.1.1 从高校的角度第37-38页
        5.1.2 从教育者的角度第38页
        5.1.3 从学生的角度第38-39页
    5.2 大学生榜样的宣传第39-44页
        5.2.1 大学生榜样宣传的功能第39-41页
        5.2.2 大学生榜样宣传的方法第41-42页
        5.2.3 大学生榜样宣传的要素第42-44页
    5.3 大学生榜样的再塑造第44-47页
        5.3.1 对大学生榜样进行再塑造的重要性第45页
        5.3.2 对大学生榜样进行再塑造的主要内容第45-47页
6 结论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福建FR电子公司技术型员工绩效考核研究
下一篇:二连油田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