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1.1 传播谣言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 | 第12-13页 |
1.1.2 谣言传播的预防与控制难度加大 | 第13-15页 |
1.2 关键概念和研究范畴界定 | 第15-18页 |
1.2.1 关键概念及定义 | 第15-17页 |
1.2.2 研究对象及范畴 | 第17-18页 |
1.3 研究意义及目的 | 第18-19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9-21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39页 |
2.1 谣言传播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3-28页 |
2.1.1 谣言传播的理论研究 | 第23页 |
2.1.2 谣言传播的经典模型研究 | 第23-24页 |
2.1.3 基于网络拓扑结构的谣言传播模型研究 | 第24-26页 |
2.1.4 微博谣言传播规律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2.2 谣言传播的应对研究现状 | 第28-29页 |
2.3 微博谣言自净化机制研究现状 | 第29-30页 |
2.4 微博及微博用户研究 | 第30-38页 |
2.4.1 微博的理论研究 | 第30-34页 |
2.4.2 微博的应用研究 | 第34-36页 |
2.4.3 微博的用户特征研究 | 第36-38页 |
2.5 现有研究不足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微博谣言自净化机制研究 | 第39-56页 |
3.1 微博谣言自净化机制的理论研究 | 第39-44页 |
3.1.1 微博谣言自净化的路径 | 第40-41页 |
3.1.2 微博谣言自净化的作用 | 第41-42页 |
3.1.3 影响微博谣言自净化效果的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3.2 传统社会谣言传播模型研究 | 第44-48页 |
3.2.1 模型构建与模型假设 | 第44-46页 |
3.2.2 传播阈值求解 | 第46-47页 |
3.2.3 模型模拟仿真分析 | 第47-48页 |
3.3 微博谣言自净化机制的模型研究 | 第48-55页 |
3.3.1 模型构建与模型假设 | 第49-51页 |
3.3.2 谣言传播阈值求解 | 第51-53页 |
3.3.3 模型模拟仿真分析 | 第53-55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四章 考虑用户参与度的微博谣言自净化模型研究 | 第56-68页 |
4.1 考虑用户参与度的微博谣言自净化模型构建 | 第56-60页 |
4.1.1 模型假设与说明 | 第56-58页 |
4.1.2 模型构建 | 第58-60页 |
4.2 模型数值模拟与仿真分析 | 第60-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五章 考虑发布信息主体影响力的微博谣言自净化模型研究 | 第68-89页 |
5.1 微博用户群理论分析 | 第68页 |
5.2 净化谣言主体影响力对微博谣言自净化影响研究 | 第68-76页 |
5.2.1 模型构建与模型假设 | 第69-71页 |
5.2.2 模型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 第71-76页 |
5.3 传播谣言主体影响力对微博谣言自净化影响研究 | 第76-87页 |
5.3.1 模型构建与模型假设 | 第78-81页 |
5.3.2 模型数值模拟仿真分析 | 第81-87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六章 微博谣言自净化机制的优化策略研究 | 第89-99页 |
6.1 针对微博用户和微博平台的优化策略 | 第90-96页 |
6.2 针对政府的优化策略 | 第96-97页 |
6.3 针对传统媒体和新闻网站的优化策略 | 第9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9-102页 |
7.1 结论 | 第99-100页 |
7.2 创新点 | 第100-101页 |
7.3 展望 | 第101-102页 |
参考文献 | 第102-107页 |
附录 | 第107-11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 | 第115-116页 |
致谢 | 第116-11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