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引言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的关键问题 | 第9页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4.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1.4.2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1.4.3 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1.5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1.5.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2 技术路线图 | 第13-14页 |
1.6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 第14-15页 |
1.6.1 研究的创新 | 第14页 |
1.6.2 研究的不足 | 第14-15页 |
2.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2.1 公共产品理论 | 第15-16页 |
2.1.1 公共产品的内涵及特征 | 第15页 |
2.1.2 公共产品的分类 | 第15页 |
2.1.3 农村公共服务的内涵及特征 | 第15-16页 |
2.2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6-17页 |
2.2.1 社会资本的内涵及特征 | 第16页 |
2.2.2 农村社会资本的内涵 | 第16-17页 |
2.2.3 农村社会资本的测量 | 第17页 |
2.3 公共服务供给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2.3.1 集体选择理论 | 第17-18页 |
2.3.2“搭便车”现象 | 第18页 |
2.3.3 公众参与理论 | 第18-19页 |
3.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户参与公共服务的理论分析 | 第19-23页 |
3.1 社会资本与农户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 | 第19-20页 |
3.2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影响 | 第20-21页 |
3.2.1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积极影响 | 第20-21页 |
3.2.2 社会资本对农户参与农村公共服务供给的消极影响 | 第21页 |
3.3 社会资本视角下农户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 第21-23页 |
4 农村社会资本及农户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 第23-30页 |
4.1 安徽省农村社会资本的现状 | 第23-26页 |
4.1.1 社会资本的测量指标体系 | 第23-24页 |
4.1.2 个体社会资本的现状 | 第24-25页 |
4.1.3 团体社会资本的现状 | 第25-26页 |
4.2 安徽省农户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 | 第26-29页 |
4.2.1 农户对公共服务的参与程度 | 第26-27页 |
4.2.2 农户对公共服务供给的意愿 | 第27-29页 |
4.2.3 农户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主要特征 | 第29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5.社会资本与农户参与供给公共服务意愿的影响关系 | 第30-39页 |
5.1 变量的选取 | 第30-31页 |
5.1.1 自变量 | 第30页 |
5.1.2 控制变量 | 第30页 |
5.1.3 因变量 | 第30-31页 |
5.2 数据处理与模型选择 | 第31-35页 |
5.2.1 问卷质量分析 | 第31-32页 |
5.2.2 社会资本测量模型的修正 | 第32-34页 |
5.2.3 Logistic模型的建立 | 第34-35页 |
5.3 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 第35-3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6 结论及建议 | 第39-42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39-40页 |
6.2 政策启示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致谢 | 第46-47页 |
附录 | 第47-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