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1页 |
1 绪论 | 第18-44页 |
1.1 市政污泥的填埋处置 | 第18-22页 |
1.1.1 市政污泥产生及处置 | 第18-20页 |
1.1.2 市政污泥填埋处置 | 第20-22页 |
1.2 污泥的调质改性技术 | 第22-24页 |
1.2.1 物理调理技术 | 第22页 |
1.2.2 化学调理技术 | 第22-23页 |
1.2.3 生物调理技术 | 第23页 |
1.2.4 污泥调理与脱水特性指标 | 第23-24页 |
1.3 现有填埋污泥减量处理技术 | 第24-27页 |
1.3.1 机械深度脱水技术 | 第24-25页 |
1.3.2 电动脱水技术 | 第25-26页 |
1.3.3 土工管袋技术 | 第26-27页 |
1.4 污泥水分存在形式及其测试 | 第27-32页 |
1.4.1 污泥水分存在形式划分 | 第27-28页 |
1.4.2 现有污泥水分存在形式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1.4.3 污泥水分分布曲线及其构建方法 | 第30-31页 |
1.4.4 污泥水分分布与污泥调理 | 第31-32页 |
1.4.5 污泥水分分布与土水势 | 第32页 |
1.5 市政污泥的土力学性质 | 第32-36页 |
1.6 超软土(泥)真空预压处理的研究现状 | 第36-40页 |
1.6.1 软土、超软土真空预压处理技术及其发展 | 第36-37页 |
1.6.2 真空预压处理超软土负压沿排水体传递特性 | 第37-38页 |
1.6.3 真空预压处理超软土低渗透层的形成 | 第38页 |
1.6.4 真空预压处理土体的设计计算理论 | 第38-40页 |
1.7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40-44页 |
1.7.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40-41页 |
1.7.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41-44页 |
2 市政污泥水分存在形式及其测试 | 第44-68页 |
2.1 引言 | 第44-45页 |
2.2 基于膨胀计法的污泥水分存在形式测试 | 第45-49页 |
2.2.1 试验原理 | 第45-46页 |
2.2.2 材料和试验装置 | 第46-47页 |
2.2.3 试验方法 | 第47页 |
2.2.4 试验方案 | 第47页 |
2.2.5 膨胀计标定、装置可靠性验证 | 第47-48页 |
2.2.6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48-49页 |
2.3 基于热重差热分析的污泥水分分布测试 | 第49-53页 |
2.3.1 试验原理 | 第49页 |
2.3.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2.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50-53页 |
2.4 基于土水势的污泥水分分布测试方法的提出及验证 | 第53-66页 |
2.4.1 理论基础 | 第53-55页 |
2.4.2 试验材料和方法 | 第55-58页 |
2.4.3 试验方案 | 第58-59页 |
2.4.4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59-64页 |
2.4.5 污泥中不同形式水分 | 第64-65页 |
2.4.6 污泥水分分布与机械脱水程度 | 第65-66页 |
2.5 污泥水分分布与微观结构 | 第66-6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3 化学调理对污泥排水固结特性的影响 | 第68-86页 |
3.1 引言 | 第68-69页 |
3.2 试验材料和方案 | 第69-73页 |
3.2.1 试验材料 | 第69页 |
3.2.2 化学调理组合 | 第69-70页 |
3.2.3 试验方案 | 第70-73页 |
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73-82页 |
3.3.1 化学调理后污泥zeta电位、粒径及微观结构 | 第73-76页 |
3.3.2 化学调理对污泥比阻影响规律 | 第76-79页 |
3.3.3 化学调理对污泥固结特性影响规律 | 第79-82页 |
3.4 化学调理作用对不同来源污泥排水固结特性的适用性 | 第82-84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4 未调理市政污泥室内真空预压模型试验 | 第86-102页 |
4.1 引言 | 第86-87页 |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87-91页 |
4.2.1 试验材料 | 第87页 |
4.2.2 试验装置 | 第87-88页 |
4.2.3 试验方案 | 第88-91页 |
4.3 真空预压模型试验(V-1)结果与分析 | 第91-93页 |
4.3.1 孔压发展规律 | 第91页 |
4.3.2 排水固结和沉降发展规律 | 第91-92页 |
4.3.3 加固后含水量 | 第92-93页 |
4.4 真空预压联合堆载模型试验(VS-1)结果与分析 | 第93-100页 |
4.4.1 预压阶段试验结果 | 第93-96页 |
4.4.2 联合堆载阶段试验结果 | 第96-10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00-102页 |
5 调理污泥真空预压中试试验及现场试验 | 第102-124页 |
5.1 引言 | 第102-103页 |
5.2 调理污泥真空预压中试试验 | 第103-110页 |
5.2.1 场地介绍及材料 | 第103-105页 |
5.2.2 试验方法及测试 | 第105-106页 |
5.2.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06-110页 |
5.3 调理污泥真空预压现场试验 | 第110-122页 |
5.3.1 场地及材料 | 第110-111页 |
5.3.2 试验方法及现场测试 | 第111-115页 |
5.3.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15-120页 |
5.3.4 真空荷载沿排水板和污泥传递特性 | 第120-12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22-124页 |
6 市政污泥真空预压数值模拟 | 第124-158页 |
6.1 引言 | 第124-125页 |
6.2 大变形非线性竖井固结理论及数值模型 | 第125-131页 |
6.2.1 模型及控制方程 | 第125-126页 |
6.2.2 数值模型网格及基本尺寸 | 第126-128页 |
6.2.3 固结特性参数 | 第128-129页 |
6.2.4 应力、孔压、渗流、沉降、固结度 | 第129-131页 |
6.2.5 时间步和变形模式 | 第131页 |
6.3 数值模型验证 | 第131-137页 |
6.3.1 与Barron解答比较 | 第132-133页 |
6.3.2 与非线性小变形理论比较 | 第133-134页 |
6.3.3 等应变与自由应变比较分析 | 第134-137页 |
6.4 上海污泥真空预压模型试验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137-147页 |
6.4.1 数值模拟输入参数 | 第137-139页 |
6.4.2 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139-145页 |
6.4.3 考虑相对低渗透层的模拟分析 | 第145-147页 |
6.5 成都调理污泥真空预压中试及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及分析 | 第147-152页 |
6.5.1 数值模拟输入参数 | 第147-150页 |
6.5.2 模拟结果分析 | 第150-151页 |
6.5.3 考虑相对低渗透层的数值模拟 | 第151-152页 |
6.6 污泥真空预压过程中强度增长规律及计算 | 第152-156页 |
6.6.1 软土真空预压过程中强度增长计算 | 第153页 |
6.6.2 污泥真空预压过程中强度增长计算 | 第153-156页 |
6.7 本章小结 | 第156-158页 |
7 调理污泥真空预压过程中低渗透层控制探讨 | 第158-168页 |
7.1 引言 | 第158-159页 |
7.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59-162页 |
7.2.1 试验材料 | 第159页 |
7.2.2 试验装置 | 第159-160页 |
7.2.3 试验方案 | 第160-161页 |
7.2.4 试验方法 | 第161-162页 |
7.3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162-166页 |
7.3.1 滤膜周围不同调理方案 | 第162-165页 |
7.3.2 不同滤膜孔径 | 第165-166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66-168页 |
8 填埋污泥原位化学调理及真空预压设计方法、施工工艺 | 第168-196页 |
8.1 引言 | 第168-169页 |
8.2 填埋污泥原位化学调理及真空预压施工工艺 | 第169-174页 |
8.2.1 污泥理化性质测试及最佳调理剂遴选 | 第169-170页 |
8.2.2 原位化学调理工艺及参数 | 第170-173页 |
8.2.3 原位真空预压工艺 | 第173-174页 |
8.3 填埋污泥原位真空预压设计计算方法 | 第174-176页 |
8.3.1 填埋污泥真空预压固结沉降计算 | 第174-175页 |
8.3.2 填埋污泥真空预压过程中强度增长计算 | 第175-176页 |
8.4 工程案例分析 | 第176-193页 |
8.4.1 工程概况 | 第176-178页 |
8.4.2 数值计算基本参数 | 第178-182页 |
8.4.3 固结减量计算及分析 | 第182-189页 |
8.4.4 垃圾堆填稳定性分析 | 第189-192页 |
8.4.5 经济性分析 | 第192-193页 |
8.5 本章小结 | 第193-196页 |
9 结论与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96-200页 |
9.1 本文主要工作 | 第196页 |
9.2 本文主要结论 | 第196-198页 |
9.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198-20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0-214页 |
作者简历及学术成果 | 第2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