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时代特征及启发--以共享单车政策为例

中文摘要第4-6页
英文摘要第6-7页
绪论第11-18页
    (一)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3页
    (二)研究综述第13-16页
    (三)研究思路与内容第16-17页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第17-18页
一、政策议程设置的时代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第18-26页
    (一)政策议程与议程设置第18-19页
    (二)政策议程设置的时代性第19页
    (三)政策议程设置特征的时代性及影响因素第19-22页
        1.经济基础:经济的变革与资本的再分配第20页
        2.政治环境:政策的驱动和引领第20-21页
        3.文化理念:主观意识发挥引导作用第21-22页
        4.科技媒体:网络和社交日新月异第22页
    (四)中国政策议程设置时代性特征的表现第22-26页
二、共享单车政策议程设置第26-39页
    (一)冲突:政策议程设置的主要矛盾及特征背景第26-30页
        1.利益多元的资本争夺第26-28页
        2.政策主体不断面临新的挑战第28-29页
        3.社会公众行为对政策问题产生负面效应第29-30页
    (二)博弈:政策议程设置的行动过程及特征表现第30-36页
        1.新旧主体力量对比和利益需求的妥协第30-32页
        2.受众群体积极参与表达多元观念第32-33页
        3.网络媒体等外部力量的推波助澜第33-34页
        4.社会公共突发事件的催化作用第34-35页
        5.精英学者的建言献策与理性分析第35-36页
    (三)协同:政策议程设置的核心力量及特征意义第36-39页
        1.政府部门引导政策走向第37页
        2.市场利益主体主导议程设置第37-38页
        3.公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第38页
        4.社会监督发挥保障作用第38-39页
三、中国政策议程设置的时代特征第39-51页
    (一)政策主体广泛化与参与地位平等性第39-41页
        1.政策参与主体趋于广泛和普遍第39-40页
        2.政策主体民主平等地参与并影响政策议程设置第40-41页
    (二)主体利益多元化与参与方式多样性第41-44页
        1.政策主体的利益不断多元和细化第41-43页
        2.多元的利益和有限的资源造成公众参与的制度性与无序性并存第43-44页
    (三)媒体技术全新化与设置方式变革性第44-46页
        1.媒体技术全新发展并日渐重要第44-45页
        2.媒体技术的发展带来议程设置方式的革命性变化第45-46页
    (四)外部压力增大化与公共事件催化性第46-48页
        1.外部压力对政策议程形成的作用持续增大第46-47页
        2.公共事件往往对政策议程设置起到催化性作用第47-48页
    (五)议程设置理性化与精英作用凸显性第48-51页
        1.议程设置更加科学、全面、理性第48-49页
        2.社会精英在其中发挥突出作用第49-51页
四、政策议程设置的时代特征对公共政策活动的启发第51-60页
    (一)完善民主建设及制度保障第51-52页
        1.发扬社会民主,构建民主文化环境第51页
        2.畅通参政渠道,健全问政制度第51-52页
        3.提高公众的政策议程参与意识和能力第52页
    (二)保证利益分配理性科学和公平正义第52-54页
        1.平衡社会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第53页
        2.保证政策制定过程的程序公平与正义第53页
        3.建立开放的利益表达机制第53-54页
        4.增强弱势群体的政策参与能力第54页
    (三)发挥新闻社交媒体的积极作用第54-56页
        1.完善媒体管理的法律法规建设第54-55页
        2.加强舆情的引导和监管第55页
        3.促进政府、公众与媒体的良性互动第55-56页
        4.提高新闻社交媒体的质量和责任意识第56页
    (四)注重对公共事件的妥善处理和积极转化第56-58页
        1.及时妥善处理,防止矛盾扩大第56-57页
        2.采集利益诉求,促进政策落实第57页
        3.树立正面典型,引导理性表达第57页
        4.打击非法行为,维护社会稳定第57-58页
    (五)吸纳理性全面的政策建议第58-60页
        1.重视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的作用第58页
        2.优化政策部门智库的构成和储备第58-59页
        3.提高意见领袖的政策参与能力和质量第59-60页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3页
后记(含致谢)第63-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务APP公众采纳影响因素实证研究--以石家庄为例
下一篇:中小城市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问题研究--以承德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