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有效性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一、绪论第10-29页
    (一)选题缘由第10-11页
        1.新课标的要求第10页
        2.课堂教学交往的重要性第10页
        3.小学数学学科自身的特性第10-11页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12页
    (三)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第12-17页
        1.概念界定第12-15页
        2.理论基础第15-17页
    (四)相关文献综述第17-26页
        1.课堂教学交往综述第17-21页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综述第21-25页
        3.已有研究的不足第25-26页
    (五)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6-29页
        1.研究思路第26页
        2.研究方法第26-27页
        3.研究对象第27-29页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的现状分析第29-42页
    (一)交往主体特点第29-31页
    (二)交往活动形式第31-33页
    (三)交往组织形式第33-34页
    (四)交往效果评价第34-42页
        1.学生对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第35-38页
        2.学生的数学思考第38-40页
        3.学生的问题意识第40页
        4.学生的情感态度发展第40-42页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42-55页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第42-51页
        1.学生参与度低第42-43页
        2.课堂教学交往活动形式单一第43-48页
        3.课堂教学交往组织形式单一第48-50页
        4.忽视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发展第50-51页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交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51-55页
        1.学生自身缺乏作为课堂教学交往主体的意识第51页
        2.教师缺乏教学思维的转变第51-53页
        3.现有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局限性第53-55页
四、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交往的途径第55-60页
    (一)有效对话第55-56页
    (二)教学主体的自身特性第56-60页
        1.教师自身特性第56-58页
        2.学生自身特性第58-60页
五、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效交往的建议第60-67页
    (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第60-62页
    (二)注重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发展第62-64页
    (三)提倡多样化的数学学习活动第64-65页
    (四)采用多种形式的随堂练习题第65页
    (五)采用多维评价标准第65-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附录第72-76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国以来劳动教育的历史演变与反思
下一篇:农村小学生阅读的现状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