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 英文摘要 | 第9-10页 |
| 前言 | 第11-14页 |
| 研究方法和过程 | 第14-20页 |
| 1. 研究对象 | 第14-16页 |
| 2. 研究工具 | 第16-20页 |
| 2.1 自编上网情况调查表 | 第16页 |
| 2.2 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 | 第16-17页 |
| 2.3 攻击性人格特征量表 | 第17页 |
| 2.4 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查 | 第17-18页 |
| 2.5 单胺氧化酶A活性、含量及组胺含量测定 | 第18-20页 |
| 3. 研究时间和方法 | 第20页 |
| 4. 统计方法 | 第20页 |
| 结果 | 第20-28页 |
| 1.人口统计学特征 | 第20-22页 |
| 2.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神经递质状况比较 | 第22页 |
| 3.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单胺氧化酶A含量及活性比较 | 第22页 |
| 4.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组胺含量比较 | 第22-23页 |
| 5.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与正常对照组攻击性比较 | 第23页 |
| 6.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与相关生化指标的关系 | 第23-24页 |
| 7. 影响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攻击性相关生化指标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第24-25页 |
| 8. 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成瘾游戏类型的一般情况 | 第25-26页 |
| 9. 不同游戏类型网络游戏成瘾组攻击性的差异 | 第26-28页 |
| 讨论 | 第28-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0页 |
| 综述 | 第40-5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