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车通信条件下的公交实时调度方法研究
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1.2.1 车车通信 | 第15-16页 |
1.2.2 公交实时调度 | 第16-19页 |
1.2.3 车车通信下的公交实时调度 | 第19-20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5 技术路线及创新点 | 第21-24页 |
2 理论基础与技术方法 | 第24-44页 |
2.1 公交实时调度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2.2 公交实时调度相关策略 | 第25-35页 |
2.2.1 控制发车策略 | 第25-26页 |
2.2.2 越站策略 | 第26-30页 |
2.2.3 换乘策略 | 第30-33页 |
2.2.4 其他调度策略 | 第33-35页 |
2.3 车车通信技术 | 第35-37页 |
2.3.1 基本概述 | 第35-36页 |
2.3.2 基础设施及相关技术 | 第36-37页 |
2.4 车车通信在公交领域的应用 | 第37-42页 |
2.4.1 具体描述 | 第38-40页 |
2.4.2 基本原理 | 第40页 |
2.4.3 主要特征 | 第40-4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3 越站实时调度模型 | 第44-66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44-46页 |
3.2 模型构建 | 第46-51页 |
3.2.1 参数定义 | 第46页 |
3.2.2 假设条件 | 第46-47页 |
3.2.3 目标函数 | 第47-48页 |
3.2.4 约束条件 | 第48-50页 |
3.2.5 边界条件 | 第50页 |
3.2.6 总体模型 | 第50-51页 |
3.3 模型分析 | 第51页 |
3.4 算法求解 | 第51-55页 |
3.4.1 算法设计 | 第51-54页 |
3.4.2 算法步骤 | 第54-55页 |
3.5 算例仿真分析 | 第55-64页 |
3.5.1 公交线路基本情况 | 第55-57页 |
3.5.2 OD分布需求生成 | 第57-58页 |
3.5.3 模型参数 | 第58-59页 |
3.5.4 结果分析 | 第59-6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4 同名同位站点换乘的实时协同模型 | 第66-94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66-70页 |
4.1.1 参数定义 | 第68-69页 |
4.1.2 假设条件 | 第69-70页 |
4.2 被协同公交车辆划分 | 第70-73页 |
4.3 配对与排序方法 | 第73-78页 |
4.3.1 两条线路相互换乘规则 | 第74-75页 |
4.3.2 多条线路协同换乘规则 | 第75-78页 |
4.4 速度调整模型 | 第78-83页 |
4.5 协同模型采用效果评价 | 第83-85页 |
4.5.1 不执行协同换乘情况 | 第83-84页 |
4.5.2 执行协同换乘情况 | 第84-85页 |
4.6 算例分析 | 第85-92页 |
4.6.1 两条线路相互换乘算例 | 第85-87页 |
4.6.2 多条线路协同换乘算例 | 第87-92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92-94页 |
5 同名异位站点换乘的实时协同模型 | 第94-122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94-96页 |
5.2 被协同公交车辆划分 | 第96-103页 |
5.3 配对与排序方法 | 第103-106页 |
5.3.1 两条线路相互换乘规则 | 第103-105页 |
5.3.2 多条线路协同换乘规则 | 第105-106页 |
5.4 速度调整模型 | 第106-109页 |
5.5 协同模型采用效果评价 | 第109-111页 |
5.5.1 不执行协同换乘情况 | 第109-110页 |
5.5.2 执行协同换乘情况 | 第110-111页 |
5.6 算例分析 | 第111-121页 |
5.6.1 两条线路相互换乘算例 | 第111-114页 |
5.6.2 多条线路协同换乘算例 | 第114-121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4页 |
6.1 主要工作与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附录A | 第128-130页 |
附录B | 第130-134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4-13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