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4-15页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4 论文的基本框架 | 第17-19页 |
第2章 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体系内涵及理论基础 | 第19-26页 |
2.1 港口综合竞争力内涵及特点 | 第19-21页 |
2.2 影响港口综合竞争力的因素 | 第21-22页 |
2.3 港口综合竞争力常用评价方法 | 第22-23页 |
2.4 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及新见解 | 第23-26页 |
第3章 天津港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与发展定位 | 第26-42页 |
3.1 天津港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26-36页 |
3.2 天津港发展形势和要求 | 第36-38页 |
3.2.1 发展形势 | 第36-38页 |
3.2.2 发展要求 | 第38页 |
3.3 天津港定位与目标 | 第38-42页 |
3.3.1 发展定位 | 第38-40页 |
3.3.2 发展目标 | 第40-42页 |
第4章 沿海重要港口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42-56页 |
4.1 上海港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42-44页 |
4.2 宁波-舟山港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44-46页 |
4.3 深圳港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46-48页 |
4.4 广州港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48-49页 |
4.5 大连港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49-50页 |
4.6 青岛港综合竞争力评价分析 | 第50-51页 |
4.7 沿海重要港口综合竞争力综述总结 | 第51-56页 |
第5章 提升天津港综合竞争力策略 | 第56-70页 |
5.1 加快推进天津自贸区建设 | 第56-57页 |
5.1.1 进一步提高港区企业发展活力 | 第56页 |
5.1.2 进一步提升港口口岸环境 | 第56页 |
5.1.3 进一步促进产业向港口集聚 | 第56-57页 |
5.1.4 促进京津双城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 第57页 |
5.2 建设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 | 第57-59页 |
5.2.1 加速形成适应天津港实际的国际航运服务系列产品 | 第57-58页 |
5.2.2 建立“单一窗口”口岸通关平台 | 第58页 |
5.2.3 打造“互联网+港口”高效服务体系 | 第58页 |
5.2.4 大力推进东疆国际旅游岛建设 | 第58页 |
5.2.5 开发全域覆盖、深度渗透京津冀地区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 | 第58-59页 |
5.3 确保传统港口业务平稳有序发展 | 第59-60页 |
5.3.1 以集装箱为重点,促进港口吞吐量的持续稳定增长 | 第59-60页 |
5.3.2 南拓北优,推进港口空间布局的调整优化 | 第60页 |
5.4 推进现代物流业向纵深发展 | 第60-62页 |
5.4.1 完善港口物流设施体系 | 第60-61页 |
5.4.2 加快海陆物流网络建设 | 第61页 |
5.4.3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 | 第61-62页 |
5.4.4 完善物流服务体系 | 第62页 |
5.5 切实发挥现代服务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 第62-64页 |
5.5.1 制度创新 | 第62-63页 |
5.5.2 产业规划 | 第63-64页 |
5.6 打造高水平临港产业集群 | 第64-65页 |
5.6.1 打造临港产业集群 | 第64-65页 |
5.6.2 拓展战略新兴产业 | 第65页 |
5.7 推进绿色平安港口建设 | 第65-67页 |
5.7.1 推动港口绿色发展 | 第66页 |
5.7.2 深化港口平安建设 | 第66-67页 |
5.8 港城合作,谋划天津港区域化、国际化战略 | 第67-68页 |
5.8.1 打造国际邮轮母港 | 第67页 |
5.8.2 发展游艇产业 | 第67-68页 |
5.8.3 发展亲水休闲、港口文化旅游 | 第68页 |
5.9 以科技进步和信息化引领港口转型升级 | 第68-70页 |
5.9.1 提升科技设备管理水平 | 第68页 |
5.9.2 加快构建电子商务平台 | 第68-69页 |
5.9.3 提升信息服务能力 | 第69-7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1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7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