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反应性排放清单与臭氧控制对策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VOCs污染源排放清单研究进展第12-14页
        1.2.1 VOCs总量清单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VOCs反应性清单研究进展第13-14页
    1.3 VOCs排放源成分谱研究进展第14-16页
    1.4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6-17页
        1.4.1 研究目标第16页
        1.4.2 研究内容第16-17页
    1.5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7页
    1.6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我国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编制技术第19-41页
    2.1 排放源分类系统第19-23页
    2.2 清单定量表征方法第23-26页
        2.2.1 总量排放清单第23-26页
        2.2.2 物种排放清单第26页
        2.2.3 反应性排放清单第26页
    2.3 活动水平获取第26-32页
        2.3.1 工业源第26-30页
        2.3.2 交通源第30-31页
        2.3.3 生活源第31-32页
    2.4 排放因子库构建第32-35页
    2.5 源成分谱数据库构建第35-38页
    2.6 空间分配方法第38-39页
    2.7 本章小结第39-41页
第三章 我国人为源VOCs总量与物种排放清单第41-56页
    3.1 2015 年我国人为源VOCs总量清单第41-48页
        3.1.1 排放部门排放特征第41-46页
        3.1.2 省市排放特征第46-47页
        3.1.3 空间分布特征第47-48页
    3.2 2011-2015 年我国人为源VOCs总量清单第48-52页
        3.2.1 2011-2015 年人为源VOCs排放趋势第48-49页
        3.2.2 总量清单不确定性分析第49-52页
    3.3 我国人为源VOCs物种清单第52-54页
        3.3.1 基于总量的VOCs分物种排放特征第53页
        3.3.2 基于总量的VOCs物种分污染源排放特征第53-54页
    3.4 本章小结第54-56页
第四章 我国人为源VOCs反应性排放清单第56-65页
    4.1 基于反应性的VOCs物种排放特征第56-58页
    4.2 基于反应性的VOCs污染源排放特征第58-60页
        4.2.1 八大环节OFP排放特征第58-59页
        4.2.2 子行业OFP排放特征第59-60页
    4.3 基于反应性的VOCs省市排放特征第60-61页
    4.4 基于反应性的VOCs重点区域排放特征第61-64页
        4.4.1 京津冀第61-62页
        4.4.2 长三角第62页
        4.4.3 珠三角第62-64页
    4.5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五章 基于反应性的臭氧控制对策研究第65-86页
    5.1 基于总量与反应性VOCs物种差异第65-69页
        5.1.1 六类化学组分差异第65-66页
        5.1.2 个体物种差异第66-69页
    5.2 基于总量与反应性VOCs污染源差异第69-70页
    5.3 基于总量与反应性VOCs省市差异第70-71页
    5.4 基于反应性的臭氧控制对策研究第71-85页
        5.4.1 基于反应性VOCs定义与OFP指标建议第73-75页
        5.4.2 高反应性物种及污染源重点控制第75-79页
        5.4.3 省市与重点区域高反应性源与物种控制第79-85页
    5.5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结论与建议第86-89页
    主要结论第86-87页
    下一步工作建议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8页
附录一第98-10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00-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附件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碳微电解耦合芬顿处理EDTA络合废水的研究
下一篇:零价铁加速非生物与生物过程去除Cr(Ⅵ)的作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