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煤层气利用现状 | 第11-12页 |
1.2 固定床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强制反应操作 | 第12-16页 |
1.2.1 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操作原理 | 第12-13页 |
1.2.2 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特点 | 第13页 |
1.2.3 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技术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3 甲烷催化燃烧 | 第16-19页 |
1.3.1 概述 | 第16-17页 |
1.3.2 甲烷催化燃烧催化剂 | 第17-19页 |
1.4 甲烷催化燃烧整体式催化剂 | 第19-22页 |
1.4.1 催化剂载体 | 第20-21页 |
1.4.2 催化剂涂层 | 第21页 |
1.4.3 活性组分 | 第21-22页 |
1.5 本文研究目的与内容 | 第22-25页 |
1.5.1 课题来源 | 第22页 |
1.5.2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页 |
1.5.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 | 第22-25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5-33页 |
2.1 试剂与仪器 | 第25-26页 |
2.1.1 试剂 | 第25页 |
2.1.2 仪器设备 | 第25-26页 |
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26-29页 |
2.3 催化剂活性评价 | 第29-30页 |
2.4 粉体催化剂表征 | 第30-31页 |
2.4.1 催化剂物理特性表征 | 第30页 |
2.4.2 扫描电镜分析(SEM) | 第30-31页 |
2.4.3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 | 第31页 |
2.4.4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第31页 |
2.5 堇青石基体表征 | 第31-32页 |
2.5.1 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 | 第31页 |
2.5.2 失重率测定 | 第31页 |
2.5.3 堇青石牢固度检测 | 第31-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Pd-M/γ-Al_2O_3催化剂催化性能研究 | 第33-47页 |
3.1 Pd-M/γ-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 | 第33页 |
3.2 Pd-M/γ-Al_2O_3催化剂活性研究 | 第33-39页 |
3.2.1 焙烧温度对Pd-M/γ-Al_2O_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3-36页 |
3.2.2 活性组分负载量对Pd/γ-Al_2O_3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36-38页 |
3.2.3 循环条件下Pd-Ce(Ni)/γ-Al_2O_3催化剂甲烷催化燃烧活性 | 第38-39页 |
3.3 催化剂表征 | 第39-45页 |
3.3.1 催化剂物理特性表征 | 第39-40页 |
3.3.2 SEM和EDS表征 | 第40-43页 |
3.3.3 H_2-程序升温还原(H_2-TPR)表征 | 第43-44页 |
3.3.4 X射线衍射分析(XRD)表征 | 第44-45页 |
3.4 不同类型催化剂对甲烷催化效率比较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低浓度甲烷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研究 | 第47-67页 |
4.1 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系统 | 第47-51页 |
4.1.1 反应床主体 | 第48-49页 |
4.1.2 配气系统 | 第49页 |
4.1.3 加热装置 | 第49页 |
4.1.4 流向变换控制系统 | 第49-50页 |
4.1.5 测量系统 | 第50-51页 |
4.2 整体式催化剂实验结果讨论 | 第51-56页 |
4.2.1 堇青石基体表征结果讨论 | 第51-53页 |
4.2.2 整体式催化剂小试实验研究 | 第53-54页 |
4.2.3 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系统整体式催化剂实验研究 | 第54-56页 |
4.3 流向变换催化燃烧反应系统温度分布 | 第56-64页 |
4.3.1 预热温度对横轴向床层温度分布的影响 | 第57-58页 |
4.3.2 不同测点的温度变化特性 | 第58-60页 |
4.3.3 热波形成和循环定态规律 | 第60-61页 |
4.3.4 循环稳态周期内温度动态变化规律 | 第61-63页 |
4.3.5 不同催化剂对系统床层温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4-6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67-71页 |
实验结论 | 第67-68页 |
实验展望 | 第68-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