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一)高校无形资产规模不断增长 | 第12页 |
(二)对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 第12-13页 |
(三)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机制亟待完善 | 第13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13-15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14页 |
(二)实践意义 | 第14-15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一)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二)境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三)研究述评 | 第18-19页 |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9-20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五、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20-21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20页 |
(二)技术路线图 | 第20-21页 |
六、难点和创新点 | 第21-23页 |
(一)难点 | 第21页 |
(二)创新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3-32页 |
一、相关概念 | 第23-29页 |
(一)高校无形资产的基本概念 | 第23-28页 |
(二)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基本概念 | 第28-2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29-32页 |
(一)人力资本理论 | 第29-30页 |
(二)产权理论 | 第30-32页 |
第三章 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2-55页 |
一、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现状 | 第32-48页 |
(一)人力资本类无形资产转化现状 | 第32-36页 |
(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转化现状 | 第36-39页 |
(三)品牌类无形资产转化现状 | 第39-44页 |
(四)市场类无形资产转化现状 | 第44-47页 |
(五)政府授权类无形资产转化现状 | 第47-48页 |
二、高校无形资产转化存在的问题 | 第48-53页 |
(一)人力资本类无形资产转化问题 | 第48-49页 |
(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转化问题 | 第49-50页 |
(三)品牌类无形资产转化问题 | 第50-51页 |
(四)市场类无形资产转化问题 | 第51-52页 |
(五)政府授权类无形资产转化问题 | 第52-53页 |
三、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国外高校无形资产转化分析 | 第55-64页 |
一、美国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模式分析 | 第55-58页 |
(一)国家层面 | 第55-56页 |
(二)高校层面 | 第56-58页 |
(三)实施机制 | 第58页 |
二、日本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模式分析 | 第58-61页 |
(一)国家层面 | 第59页 |
(二)高校层面 | 第59-60页 |
(三)实施机制 | 第60-61页 |
三、国外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启示 | 第61-63页 |
(一)健全的正式制度 | 第61-62页 |
(二)完善的分类管理 | 第62-63页 |
(三)有效的实施机制 | 第63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模式 | 第64-75页 |
一、人力资本类无形资产转化模式 | 第64-67页 |
(一)人力资本类无形资产转化过程 | 第64-65页 |
(二)人力资本类无形资产转化方式 | 第65-67页 |
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转化模式 | 第67-69页 |
(一)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转化过程 | 第67-68页 |
(二)知识产权类无形资产转化方式 | 第68-69页 |
三、品牌类无形资产转化模式 | 第69-71页 |
(一)品牌类无形资产转化过程 | 第69-70页 |
(二)品牌类无形资产转化方式 | 第70-71页 |
四、市场类无形资产转化模式 | 第71-72页 |
(一)市场类无形资产转化过程 | 第71-72页 |
(二)市场类无形资产转化方式 | 第72页 |
五、政府授权类无形资产转化模式 | 第72-74页 |
(一)政府授权类无形资产转化过程 | 第72-73页 |
(二) 政府授权类无形资产转化方式 | 第73-74页 |
六、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六章 高校无形资产转化的对策建议 | 第75-80页 |
一、培养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意识 | 第75页 |
二、实行无形资产分类管理制度 | 第75-76页 |
三、完善高校无形资产转化机制 | 第76-78页 |
(一)人才流动机制 | 第76-77页 |
(二)市场机制 | 第77页 |
(三)中介服务机制 | 第77页 |
(四)激励机制 | 第77-78页 |
四、搭建高校无形资产转化平台 | 第78-79页 |
五、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80-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7-88页 |
附录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附件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