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外语论文--英语论文

农民工子女学校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策略研究--以N学校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1 绪论第7-17页
    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3 相关研究综述第9-16页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6-17页
2 核心概念界定第17-19页
    2.1 教学衔接第17页
    2.2 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第17页
    2.3 农民工子女及农民工子女学校第17-19页
3 N学校六、七年级英语教学现状第19-21页
    3.1 小学老师缺乏对教材的处理意识,初中老师对教材处理不足第19页
    3.2 小学课堂教学注重趣味性,初中课堂教学注重知识点的讲解第19-20页
    3.3 小学教学以听说为主,初中教学以听说读写译为主第20-21页
4 N学校七年级英语教学遭遇的问题--小初衔接不畅第21-23页
    4.1 学生对教材版本不适应第21页
    4.2 学生对教师教学方式不适应第21页
    4.3 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动机不明确第21-22页
    4.4 学生课堂参与度低第22-23页
5 N学校小初英语教学衔接不畅的归因第23-34页
    5.1 英语课程标准及教材衔接出现断层第23-26页
    5.2 学校原因:学校领导对衔接关注度低第26-27页
    5.3 教师原因第27-29页
        5.3.1 学校英语教师教学衔接执行力较低第27页
        5.3.2 部分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技能不足第27页
        5.3.3 英语教师对课标的把握及运用能力存在一定问题第27-28页
        5.3.4 中小学教学方式、评价方式的差异影响学习积极性第28-29页
    5.4 学生原因第29-31页
        5.4.1 性格内向孤僻,英语学习基础薄弱第29-30页
        5.4.2 学习动机不明确,学习兴趣低下第30页
        5.4.3 学习习惯及学习策略不佳第30-31页
    5.5 家庭原因第31-34页
        5.5.1 家庭流动性大,学习环境不稳定第31页
        5.5.2 家长监管缺位,难以提供学习指导第31-32页
        5.5.3 家庭条件难以满足学生学习所需第32页
        5.5.4 缺乏语言学习和交流的环境第32-34页
6 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的理论支持第34-36页
    6.1 学生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第34页
    6.2 认知发展理论第34-35页
    6.3 最近发展区理论第35页
    6.4 建构主义理论第35-36页
7 农民工子女学校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策略第36-47页
    7.1 加强小初英语课程内容的衔接第36页
    7.2 提升学校领导及教师的小初英语教学衔接意识第36-37页
    7.3 提升教师的教学衔接能力第37-42页
        7.3.1 转换教育理念,积极钻研新课标和教材第37-39页
        7.3.2 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提升教学衔接能力第39页
        7.3.3 加强小初教师之间的沟通和学习第39-42页
    7.4 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第42-44页
        7.4.1 促进学生学习态度转变,激发其学习主动性第42-43页
        7.4.2 重塑学生学习习惯第43页
        7.4.3 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改进第43-44页
    7.5 家校共育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第44-47页
        7.5.1 教师多关注学生情感,提升学生的学习动机第44-45页
        7.5.2 营造校内和家庭英语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第45页
        7.5.3 争取家长配合,提升对英语学科的重视第45-47页
8 N学校小初英语教学衔接策略的实施效果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附录第49-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考英语社会化考试对高中英语教学的机遇与挑战
下一篇:初中语文古文教学微视频的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