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前言 | 第13页 |
1.2 量子点的定义和光学性质 | 第13-14页 |
1.2.1 量子点的定义 | 第13页 |
1.2.2 量子点的光学性质 | 第13-14页 |
1.3 量子点的制备 | 第14-17页 |
1.3.1 有机相合成法 | 第15页 |
1.3.2 水相合成法 | 第15-16页 |
1.3.3 量子点的表面修饰 | 第16-17页 |
1.4 量子点荧光探针的类型 | 第17-19页 |
1.4.1 直接猝灭或增强型 | 第17-18页 |
1.4.2 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型 | 第18-19页 |
1.4.3 开-关型 | 第19页 |
1.5 研究内容和意义 | 第19-20页 |
参考文献 | 第20-26页 |
第二章 CA-CdTe QDs的制备、表征及性能研究 | 第26-40页 |
2.1 引言 | 第26-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8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7页 |
2.2.2 CA-CdTe QDs的合成 | 第27-28页 |
2.2.3 CA-CdTe QDs的纯化与表征 | 第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2.3.1 CA-CdTe QDs的可见吸收光谱 | 第28-29页 |
2.3.2 CA-CdTe QDs的荧光光谱 | 第29-30页 |
2.3.3 CA-CdTe QDs的TEM表征 | 第30-31页 |
2.3.4 CA-CdTe QDs的粒径分布 | 第31页 |
2.3.5 CA-CdTe QDs的红外光谱 | 第31-32页 |
2.3.6 CA-CdTe QDs的Zeta电位测定 | 第32页 |
2.3.7 CA-CdTe QDs的X射线衍射 | 第32-33页 |
2.3.8 CA-CdTe QDs的光稳定性 | 第33-34页 |
2.3.9 pH对CA-CdTe QDs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2.3.10 离子强度对CA-CdTe QDs荧光强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2.4 小结 | 第36-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0页 |
第三章 基于CA-Cd Te QDs荧光直接猝灭法测定柠檬黄 | 第40-54页 |
3.1 引言 | 第40-4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1页 |
3.2.2 CA-CdTe QDs的合成 | 第41页 |
3.2.3 实验方法 | 第41-42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2-50页 |
3.3.1 实验条件优化 | 第42-45页 |
3.3.2 干扰实验 | 第45-46页 |
3.3.3 柠檬黄的定量测定 | 第46-48页 |
3.3.4 样品分析 | 第48-49页 |
3.3.5 机理探讨 | 第49-50页 |
3.4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第四章 基于CA-Cd Te QDs共振能量转移荧光猝灭法测定结晶紫 | 第54-69页 |
4.1 引言 | 第54-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56页 |
4.2.2 CA-CdTe QDs的合成 | 第56页 |
4.2.3 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5页 |
4.3.1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57-61页 |
4.3.2 干扰实验 | 第61-62页 |
4.3.3 结晶紫的定量测定 | 第62-63页 |
4.3.4 样品分析 | 第63-64页 |
4.3.5 机理探讨 | 第64-65页 |
4.4 结论 | 第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第五章 基于CA-Cd Te QDs荧光开-关法测定L-抗坏血酸 | 第69-84页 |
5.1 引言 | 第69-70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0-71页 |
5.2.1 仪器与试剂 | 第70页 |
5.2.2 实验方法 | 第70-7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1页 |
5.3.1 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71-75页 |
5.3.2 干扰实验 | 第75-76页 |
5.3.3 L-抗坏血酸的定量测定 | 第76-78页 |
5.3.4 样品分析 | 第78-79页 |
5.3.5 机理探讨 | 第79-81页 |
5.4 结论 | 第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84-86页 |
个人简历 | 第86-87页 |
致谢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