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三氮唑类配体与铜、银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其荧光性质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前言第11-27页
    1.1 引言第11-12页
    1.2 MOFs作为荧光材料的发展第12-17页
        1.2.1 不同种类的MOFs荧光材料第13-14页
        1.2.2 MOFs类荧光的发光机理第14-17页
    1.3 1,2,4-三氮唑类的配合物和配位化学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4 铜、银与三氮唑类配体形成配合物的研究第19-22页
        1.4.1 铜(Ⅰ)与三氮唑类配体配合物的研究第19-20页
        1.4.2 银(Ⅰ)与三氮唑类配体配合物的研究第20-22页
    1.5 选题依据第22-23页
    参考文献第23-27页
第二章 3,5-二异丁基-三氮唑与Cu(Ⅰ)配合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的研究第27-48页
    2.1 引言第27页
    2.2 实验部分第27-32页
        2.2.1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第27-28页
        2.2.2 配体及配合物1-3的合成以及表征第28-32页
            2.2.2.1 配体3,5-二异丁基-1,2,4-三氮唑的合成第28-30页
            2.2.2.2 配合物{Cu_2(3,5-~iBu_2tz)Br}_n(1)的合成第30-31页
            2.2.2.3 配合物{Cu_2(3,5-~iBu_2tz)I}_n(2)的合成第31-32页
            2.2.2.4 配合物{Cu_2(3,5-~iBu_2tz)(CN)}_n(3)的合成第32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32-41页
        2.3.1 配合物的结构描述第32-36页
            2.3.1.1 配合物{Cu_2(3,5-~iBu_2tz)Br}_n(1)的晶体结构第32-33页
            2.3.1.2 配合物{Cu_2(3,5-~iBu_2tz)I}_n(2)的晶体结构第33-34页
            2.3.1.3 配合物{Cu_2(3,5-~iBu_2tz)(CN)}_n(3)的晶体结构第34-36页
        2.3.2 配合物的荧光第36-41页
            2.3.2.1 配合物3的XRD第36-37页
            2.3.2.2 配合物的荧光光谱第37-41页
        2.3.3 配合物1-3的热重分析第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参考文献第43-44页
    附表第44-48页
第三章 含五碳原子取代基的三氮唑与Cu(Ⅰ)、Ag(Ⅰ)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第48-81页
    3.1 引言第48页
    3.2 实验部分第48-61页
        3.2.1 实验试剂及测试仪器第48-49页
        3.2.2 配体的合成第49-55页
            3.2.2.1 配体3,5-二新戊基-1,2,4-三氮唑的合成第50-52页
            3.2.2.2 配体4-氨基-3,5-二异戊基-1,2,4-三氮唑的合成第52-54页
            3.2.2.3 4-氨基-3,5-二(2-甲基-丁基)-1,2,4-三氮唑第54-55页
        3.2.3 配合物4-7的合成图如下第55-61页
            3.2.3.1 配合物{Cu_5[3,5-(neopentyl)_2tz]_3Cl_2}_n(4)第56-57页
            3.2.3.2 配合物{Cu_5[3,5-(neopentyl)_2tz]_4Cl}_n(5)第57-58页
            3.2.3.3 配合物{Cu_5[3,5-(neopentyl)_2tz]_3Cl_2}_n(6)第58页
            3.2.3.4 配合物{Cu_3[3,5-(neopentyl)_2tz]_2(Br)}_n(7)的合成第58-59页
            3.2.3.5 配合物{Ag_3[4-NH_2-3,5-(isopentyl)_2tz]_3(CN)_2(NO_3)}_n(8)的合成第59-60页
            3.2.3.6 配合物{Ag[4-NH_2-3,5-(isopentyl)_2tz](NO_3)}_n(9)的合成第60页
            3.2.3.7 配合物{Ag_4[4-NH_2-3,5-(2-methylbutyl)tz]_6(BF_4)_4}_n(10)的合成第60-6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61-72页
        3.3.1 配合物的结构描述第61-71页
            3.3.1.1 配合物{Cu_5[3,5-(neopentyl)_2tz]_3Cl_2}_n(4)的晶体结构第61-62页
            3.3.1.2 配合物{Cu_5[3,5-(neopentyl)_2tz]_4Cl}_n(5)的晶体结构第62-64页
            3.3.1.3 配合物{Cu_5[3,5-(neopentyl)_2tz]_3Cl}_n(6)的晶体结构第64-65页
            3.3.1.4 配合物{Cu_3[3,5-(neopentyl)_2tz]_2(Br)}_n(7)的晶体结构第65-67页
            3.3.1.5 配合物{Ag_3[4-NH_2-3,5-(isopentyl)_2tz]_3(CN)_2(NO_3)}_n(8)的结构第67-68页
            3.3.1.6 配合物{Ag[4-NH_2-3,5-(isopentyl)_2tz](NO_3)}_n(9)的结构第68-70页
            3.3.1.7 配合物{Ag_4[4-NH_2-3,5-(2-methylbutyl)tz]_6(BF_4)_4}_n(10)的结构第70-71页
        3.3.2 配合物的荧光性质第71-72页
    3.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参考文献第74-75页
    附表第75-81页
致谢第81页

论文共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半胱胺包裹的CdTe量子点的合成及荧光传感应用
下一篇:中草药活性成分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及分析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