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一 )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 二 )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三、文章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 一 ) 文章创新 | 第12-13页 |
( 二 ) 文章不足 | 第13-14页 |
第一 章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概述 | 第14-19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和意义 | 第14-15页 |
( 一 ) 群众路线揭示了党的力量源泉 | 第14页 |
( 二 ) 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根本宗旨 | 第14-15页 |
( 三 ) 群众路线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观点 | 第15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的发展历程 | 第15-17页 |
( 一 ) 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萌芽 | 第15-16页 |
( 二 ) 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形成 | 第16页 |
( 三 ) 党的群众路线的成熟发展 | 第16-17页 |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 一 ) 马克思主义有关群众路线的论述 | 第17-18页 |
( 二 ) 中国共产党的民本思想 | 第18-19页 |
第二 章延安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 第19-24页 |
一、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酷环境 | 第19-21页 |
( 一 ) 国际形势 | 第19-20页 |
( 二 ) 国内形势 | 第20页 |
( 三 ) 党内形势 | 第20-21页 |
二、延安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必要性 | 第21-24页 |
( 一 ) 延安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内在要求 | 第21页 |
( 二 ) 延安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保持党的纯洁性的内在要求 | 第21-22页 |
( 三 ) 延安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不断扩大和巩固党的群众基础的内在 要求 | 第22-24页 |
第三 章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及实践运用 | 第24-31页 |
一、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创新 | 第24-26页 |
( 一 ) 提出并系统地阐明了进行群众工作的根本办法 | 第24页 |
( 二 ) 确立了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相统一的工作方法 | 第24-25页 |
( 三 ) 对党群干群关系有了新认识 | 第25-26页 |
二、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应用 | 第26-31页 |
( 一 ) 政治方面 | 第26-27页 |
( 二 ) 经济方面 | 第27-28页 |
( 三 ) 文化方面 | 第28-29页 |
( 四 ) 军事方面 | 第29页 |
( 五 ) 党建方面 | 第29-31页 |
第四 章延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当代价值 | 第31-39页 |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 第31-33页 |
( 一 ) 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思想基础 | 第31-32页 |
( 二 ) 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 第32页 |
( 三 ) 党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 第32-33页 |
二、党的群众路线是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动力 | 第33-36页 |
( 一 ) 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 第33-35页 |
( 二 ) 完善政府为人民服务的职能 | 第35页 |
( 三 ) 形成务实求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 | 第35-36页 |
三、党员干部提高自身修养是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 | 第36-39页 |
( 一 ) 党员干部坚守理想信念 | 第36-37页 |
( 二 ) 党员干部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 第37页 |
( 三 ) 党员干部要常怀敬畏之心 , 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附录 | 第43-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