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初任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一) 教师专业发展关乎教育质量 | 第11页 |
(二) 入职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 | 第11-12页 |
(三) 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迫切性 | 第12页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概念界定 | 第13-15页 |
(一) 农村教师 | 第13-14页 |
(二) 初任教师 | 第14页 |
(三)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4-15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15-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三) 研究对象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 第19-33页 |
一、文献综述 | 第19-29页 |
(一) 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19-23页 |
(二) 有关初任教师的研究 | 第23-26页 |
(三) 有关农村教师的研究 | 第26-28页 |
(四) 研究现状的分析 | 第28-29页 |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9-33页 |
(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理论 | 第29-30页 |
(二)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六位农村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之路 | 第33-97页 |
一、M教师:孤身奋战 | 第33-40页 |
(一) 来农村任教这件事 | 第33-34页 |
(二) 小学教育专业教了初中 | 第34页 |
(三) 岗前培训过几天就忘 | 第34页 |
(四) 我所在的学校 | 第34-35页 |
(五) 我的专业成长现状 | 第35-38页 |
(六) 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 第38-39页 |
(七) 小结 | 第39-40页 |
二、N教师:独自绽放 | 第40-48页 |
(一) 来农村任教这件事 | 第40-41页 |
(二) 实习去了幼儿园 | 第41页 |
(三) 岗前培训我只记住一位女校长 | 第41-42页 |
(四) 我所在的学校 | 第42-43页 |
(五) 我的专业成长现状 | 第43-47页 |
(六) 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 第47-48页 |
(七) 小结 | 第48页 |
三、H教师:后起之秀 | 第48-60页 |
(一) 来农村任教这件事 | 第49-50页 |
(二) 收获较大的教育实习 | 第50-51页 |
(三) 收获一般的岗前培训 | 第51页 |
(四) 我所在的学校 | 第51-53页 |
(五) 我的专业成长现状 | 第53-59页 |
(六) 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 第59-60页 |
(七) 小结 | 第60页 |
四、G教师:兢兢业业 | 第60-70页 |
(一) 来农村任教这件事 | 第60-61页 |
(二) 教育实习坚定了我的教师梦 | 第61-62页 |
(三) 入职前的一次洗礼 | 第62-63页 |
(四) 我所在的学校 | 第63-65页 |
(五) 我的专业成长现状 | 第65-70页 |
(六) 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 第70页 |
(七) 小结 | 第70页 |
五、C教师:稳中求进 | 第70-77页 |
(一) 来农村任教这件事 | 第71页 |
(二) 在村小实习的非师范生 | 第71-72页 |
(三) 侧重专业情意的岗前培训 | 第72页 |
(四) 我所在的学校 | 第72-73页 |
(五) 我的专业成长现状 | 第73-76页 |
(六) 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 第76-77页 |
(七) 小结 | 第77页 |
六、W教师:停滞不前 | 第77-85页 |
(一) 来农村任教这件事 | 第77-78页 |
(二) 对一张白纸的岗前培训 | 第78-79页 |
(三) 我所在的学校 | 第79-81页 |
(四) 我的专业成长现状 | 第81-84页 |
(五) 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 第84-85页 |
(六) 小结 | 第85页 |
七、总结与分析 | 第85-97页 |
(一) 六位农村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现状 | 第85-92页 |
(二) 影响农村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 第92-97页 |
第四章 促进农村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 第97-105页 |
一、教师自主专业成长途径 | 第97-99页 |
(一) 增强自我专业发展意识 | 第97-98页 |
(二) 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 第98页 |
(三) 更新教育观念 | 第98-99页 |
(四) 进行校本教研 | 第99页 |
(五) 积极参与在职培训 | 第99页 |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外部支持 | 第99-105页 |
(一) 切实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 第100页 |
(二) 完善教师教育体制 | 第100-102页 |
(三) 强化学校的支持 | 第102-104页 |
(四) 建设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库 | 第104-105页 |
结语 | 第105-107页 |
参考文献 | 第107-113页 |
附录 | 第113-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