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嘉陵江流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6-28页
    1.1 研究背景第16-18页
        1.1.1 流域人居环境研究的现实意义第16页
        1.1.2“一带一路”及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要求第16-18页
        1.1.3 嘉陵江流域面临新的发展挑战和机遇第18页
    1.2 研究视角与意义第18-20页
        1.2.1 研究视角第18-19页
        1.2.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3 研究范围界定第20-22页
        1.3.1 流域自然边界范围第20页
        1.3.2 流域行政边界界定第20-22页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2-24页
        1.4.1 研究对象第22-23页
        1.4.2 研究方法第23-24页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24-27页
        1.5.1 研究内容第24-26页
        1.5.2 研究框架第26-27页
    1.6 本章小结第27-28页
2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第28-54页
    2.1 相关概念与特征第28-31页
        2.1.1 流域与县域第28页
        2.1.2 流域经济第28-29页
        2.1.3 产业结构第29-31页
        2.1.4 城镇与城镇群第31页
    2.2 流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第31-38页
        2.2.1 流域经济发展的内涵第31-33页
        2.2.2 流域空间结构的要素第33-36页
        2.2.3 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演进关系第36-38页
    2.3 流域空间结构主要理论第38-41页
        2.3.1 增长极理论第38-39页
        2.3.2 核心一边缘理论第39-40页
        2.3.3 点一轴扩散理论第40-41页
        2.3.4 梯度推移理论第41页
    2.4 测度方法第41-53页
        2.4.1 经济发展水平测度方法第41-48页
        2.4.2 产业发展测度方法第48-49页
        2.4.3 城镇发展测度方法第49-53页
    2.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3 嘉陵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研究第54-86页
    3.1 流域总体经济发展水平及经济差异第54-58页
        3.1.1 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第54-55页
        3.1.2 流域经济绝对差距第55-57页
        3.1.3 流域经济相对差距第57-58页
    3.2 流域经济发展水平时空演变第58-67页
        3.2.1 划分标准和整体水平第58-61页
        3.2.2 2000 年切片研究第61-63页
        3.2.3 2005 年切片研究第63-64页
        3.2.4 2010 年切片研究第64-66页
        3.2.5 2014 年切片研究第66-67页
    3.3 流域经济发展空间集聚特征第67-79页
        3.3.1 全局空间自相关第67-68页
        3.3.2 经济空间集聚状态第68-74页
        3.3.3 经济热点区和冷点区第74-79页
    3.4 流域经济发展速度差异第79-83页
        3.4.1 总体发展速度差异第79-82页
        3.4.2 分时段发展速度差异第82-83页
    3.5 流域经济发展特征第83-85页
        3.5.1 嘉陵江流域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第83页
        3.5.2 流域经济差距大,呈低水平不均衡发展第83-84页
        3.5.3 落后县域数量庞大,空间依赖性强第84页
        3.5.4 发达县域主要为地级市市辖区,形成极核第84页
        3.5.5 “绵-渝”双核结构向“渝”单核结构转化第84-85页
        3.5.6 经济发展相对速度与经济水平呈正相关第85页
    3.6 本章小结第85-86页
4 嘉陵江流域产业发展研究第86-104页
    4.1 总体产业结构变迁第86-88页
        4.1.1 产业结构变迁第86-87页
        4.1.2 经济发展阶段第87-88页
    4.2 主导产业空间差异第88-92页
        4.2.1 2000 年切片研究第89-90页
        4.2.2 2014 年切片研究第90-92页
    4.3 产业相对发展水平第92-96页
        4.3.1 2000 年切片研究第92-94页
        4.3.2 2014 年切片研究第94-96页
    4.4 产业绝对发展水平第96-100页
        4.4.1 第一产业对比研究第96-97页
        4.4.2 第二产业对比研究第97-98页
        4.4.3 第三产业对比研究第98-100页
    4.5 产业发展特征第100-101页
        4.5.1 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第100页
        4.5.2 多数县域已进入工业化阶段第100-101页
        4.5.3 农业相对发展较均衡,工业、服务业地区偏置第101页
        4.5.4 三次产业绝对发展水平呈区段性差异第101页
        4.5.5 第二、三产业发展空间差异大,沿河发展第101页
    4.6 本章小结第101-104页
5 嘉陵江流域城镇发展研究第104-132页
    5.1 流域自然社会经济概况第104-111页
        5.1.1 自然环境资源第104-105页
        5.1.2 人口密度与经济密度第105-107页
        5.1.3 人口分布与城镇化水平第107-111页
    5.2 嘉陵江流域城镇空间分布第111-115页
        5.2.1 城镇空间分布第111-114页
        5.2.2 城镇行政等级第114-115页
    5.3 嘉陵江流域城镇人口规模第115-121页
        5.3.1 城镇规模等级第115-118页
        5.3.2 城镇首位分布第118-119页
        5.3.3 位序-规模法则第119-121页
    5.4 嘉陵江流域主要城市发展状况第121-128页
        5.4.1 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第121-123页
        5.4.2 主要城市职能分工第123-126页
        5.4.3 主要城市经济联系强度第126-128页
    5.5 城镇发展特征第128-129页
        5.5.1 城镇南密北疏,沿河流、铁路分布第128页
        5.5.2 重庆市首位度高,大中城市数量偏少第128页
        5.5.3 小城镇数量众多,发展明显滞后第128-129页
        5.5.4 城市发展差异大,重心向成渝倾斜第129页
        5.5.5 专门化程度不高,职能分工不明确第129页
    5.6 本章小结第129-132页
6 嘉陵江流域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第132-160页
    6.1 空间结构要素识别第132-137页
        6.1.1 流域增长极第132-134页
        6.1.2 流域增长轴第134-135页
        6.1.3 核心-边缘特征第135-136页
        6.1.4 现状空间结构第136-137页
    6.2 空间结构现状问题第137-138页
        6.2.1 增长极发育不均衡第137页
        6.2.2 增长轴的地区偏置第137页
        6.2.3 核心区带动能力有限第137-138页
        6.2.4 落后片区贫困显著第138页
    6.3 空间结构优化方向第138-150页
        6.3.1 空间结构优化的外部环境第138-145页
        6.3.2 空间结构优化的总体战略第145-147页
        6.3.3 空间结构优化的宏观路径第147-150页
    6.4 流域经济发展总体思路第150-154页
        6.4.1 经济发展差距认识第150-153页
        6.4.2 流域梯度发展思路第153-154页
    6.5 流域经济发展具体对策第154-159页
        6.5.1 流域中下游成渝地区经济发展第154-156页
        6.5.2 流域上游关中-天水地区经济发展第156-157页
        6.5.3 流域内秦巴山区经济发展第157-159页
    6.6 本章小结第159-160页
7 主要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60-164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160-161页
    7.2 创新点第161页
    7.3 不足与展望第161-164页
致谢第164-166页
参考文献第166-170页
附录第170-181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70页
    B.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课题研究第170页
    C.附表第170-181页

论文共18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黔中城市群空间格局研究
下一篇:多元治理视野下的城市建成区违法建筑治理对策研究--以重庆市T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