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理论论文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1.2 国内外阿特金森发动机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国内外可变配气正时研究现状第12-15页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5-16页
    1.5 本章小结第16-17页
第二章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原理及开发思路第17-23页
    2.1 发动机性能第17页
        2.1.1 评价发动机性能的指标第17页
        2.1.2 影响发动机性能的因素第17页
    2.2 理论压缩比和实际压缩比第17-20页
    2.3 阿特金森循环发动机开发思路第20-22页
    2.4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三章 发动机性能仿真与配气机构优化第23-31页
    3.1 发动机性能仿真模型标定方法第23-27页
        3.1.1 需要的输入数据第23页
        3.1.2 需要标定的内容第23-24页
        3.1.3 标定的步骤和方法第24页
        3.1.4 发动机性能评价参数及各参数控制原则第24-25页
        3.1.5 发动机性能分析步骤第25页
        3.1.6 进气歧管分析第25-26页
        3.1.7 排气歧管布置分析第26-27页
    3.2 发动机配气机构仿真计算过程第27-29页
        3.2.1 气门型线设计方法第27-29页
        3.2.2 凸轮型线设计结果第29页
    3.3 本章小结第29-31页
第四章 GT-Power性能仿真第31-53页
    4.1 计算输入第31-33页
        4.1.1 几何结构数据第31页
        4.1.2 部分性能数据第31-32页
        4.1.3 部分试验数据第32页
        4.1.4 部分三维数模第32-33页
    4.2 建模方法第33-34页
    4.3 模型校正第34-39页
    4.4 气门型线对发动机外特性的影响评估第39-47页
    4.5 进气歧管对发动机性能影响分析第47-52页
        4.5.1 进气歧管对发动机外特性的影响分析第47-51页
        4.5.2 进气歧管对发动机部分负荷时的影响分析第51-52页
        4.5.3 进气歧管四个方案计算结果分析总结第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总结与展望第53-55页
    总结第53-54页
    展望第54-55页
参考文献第55-5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60页
附件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摇摆条件棒束通道相态特性的数值研究
下一篇:制冷剂R22管外沸腾换热特性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