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位2GSps时间交织ADC设计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1.2 时间交织ADC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第2章 时间交织ADC的分析及校正方案的确定 | 第14-23页 |
2.1 时间交织ADC 的工作原理 | 第14-15页 |
2.2 时间交织ADC 的失配分析 | 第15-18页 |
2.2.1 失调的不匹配 | 第16页 |
2.2.2 增益的不匹配 | 第16-17页 |
2.2.3 采样时钟的不匹配 | 第17-18页 |
2.3 时间交织ADC 时钟失配校正方案的确定 | 第18-2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时间交织ADC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23-48页 |
3.1 时间交织ADC 的系统结构 | 第23-24页 |
3.2 放大比较级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24-30页 |
3.2.1 前置放大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25-26页 |
3.2.2 第二级放大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26-27页 |
3.2.3 比较器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27-30页 |
3.3 编码电路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30-32页 |
3.4 基准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32-36页 |
3.4.1 PTAT电流 | 第33-34页 |
3.4.2 电压基准 | 第34页 |
3.4.3 放大器 | 第34-36页 |
3.5 时钟失配校正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36-43页 |
3.5.1 时钟歪斜量的提取 | 第37-39页 |
3.5.2 零点检测的计录 | 第39-40页 |
3.5.3 校正的算法 | 第40-42页 |
3.5.4 歪斜量的补偿 | 第42-43页 |
3.6 比较器失调校正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 第43-45页 |
3.7 时间交织ADC的整体仿真结果 | 第45-47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时间交织ADC的版图设计及后仿真 | 第48-54页 |
4.1 主要电路版图设计 | 第48-51页 |
4.1.1 前置放大器的版图 | 第48-49页 |
4.1.2 比较器的版图 | 第49-50页 |
4.1.3 基准的版图 | 第50页 |
4.1.4 零点穿越检测的版图 | 第50-51页 |
4.1.5 数字校正算法的版图 | 第51页 |
4.2 整体电路的版图与后仿真 | 第51-53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