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游戏论文

佛山市三水区小学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前言第13-15页
    1.1 选题依据第13-14页
        1.1.1 政策依据第13页
        1.1.2 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第13-14页
        1.1.3 现实依据第14页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4页
        1.2.2 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2 文献综述第15-22页
    2.1 核心概念界定第15-18页
        2.1.1 体育第二课堂内涵界定第15-17页
        2.1.2 体育第二课堂与课余体育以及课外体育三者的区分第17-18页
    2.2 关于国外第二课堂的介绍第18-19页
    2.3 国内研究现状第19-22页
        2.3.1 高校体育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第19-20页
        2.3.2 中学体育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第20页
        2.3.3 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的相关研究第20-21页
        2.3.4 开展体育第二课堂的意义与作用第21-22页
    2.4 小结第22页
3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22-25页
    3.1 研究对象第22页
    3.2 研究方法第22-25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2-23页
        3.2.2 问卷调查法第23-25页
        3.2.3 观察法第25页
        3.2.4 数理统计法第25页
        3.2.5 访谈法第25页
        3.2.6 逻辑分析法第25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5-51页
    4.1 佛山市三水区小学体育第二课堂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第25-35页
        4.1.1 体育第二课堂开设分析第25-26页
        4.1.2 开设体育第二课堂教学频数分析第26-28页
        4.1.3 开设体育第二课堂目的分析第28-29页
        4.1.4 开设体育第二课堂项目分析第29-30页
        4.1.5 体育第二课堂教学内容的分析第30页
        4.1.6 体育第二课堂班级容量分析第30-31页
        4.1.7 体育第二课堂学生参与面分析第31-32页
        4.1.8 对体育第二课堂教学工作检查分析第32-33页
        4.1.9 学校对体育第二课堂教师评价第33-34页
        4.1.10 对参与体育第二课堂学生评价分析第34-35页
    4.2 佛山市三水区小学体育第二课堂任课教师情况分析第35-39页
        4.2.1 承担体育第二课堂教学资源分析第35-36页
        4.2.2 针对体育第二课堂教师培训情况第36页
        4.2.3 体育第二课堂教师工作量第36-37页
        4.2.4 体育第二课堂教师的工资待遇第37-38页
        4.2.5 体育第二课堂师资力量分析第38-39页
        4.2.6 影响体育第二课堂教师积极性原因分析第39页
    4.3 佛山市三水区小学生对体育第二课堂的认知分析第39-41页
        4.3.1 学生对体育第二课堂态度分析第39-40页
        4.3.2 学生没有参加体育第二课堂原因分析第40-41页
        4.3.3 学生参与体育第二课堂的动机分析第41页
    4.4 家长对体育第二课堂的认知分析第41-45页
        4.4.1 家长希望孩子参加第二课堂的类别第41-42页
        4.4.2 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第二课堂的态度分析第42-43页
        4.4.3 家长希望孩子参加体育第二课堂的目的第43页
        4.4.4 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第二课堂重要性分析第43-44页
        4.4.5 参与体育第二课堂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第44-45页
    4.5 体育第二课堂经费及场地器材设施现状第45-47页
        4.5.1 体育第二课堂场地第45页
        4.5.2 体育第二课堂器材设施第45-46页
        4.5.3 体育第二课堂经费第46-47页
    4.6 影响佛山市三水区小学体育第二课堂开展的因素分析第47-51页
        4.6.1 所有调查对象对影响体育第二课堂开展因素统计结果与分析第47-50页
        4.6.2 学生、家长、教师对影响体育第二课堂开展主次因素统计结果比较分析第50-51页
5 结论与对策第51-54页
    5.1 结论第51-52页
    5.2 对策第52-54页
        5.2.1 增设新兴体育第二课堂项目,加强交流学习活动第52页
        5.2.2 建立体育第二课堂评价指标,并进行常规化检查第52页
        5.2.3 增加体育第二课堂学生评价形式,建立评价指标第52页
        5.2.4 学校应多渠道,多形式完善学校体育教师资源第52-53页
        5.2.5 适当增加体育第二课堂教师待遇第53页
        5.2.6 提高领导对体育第二课堂的关注度和重视程度第53页
        5.2.7 加强贯彻落实小学生减负工作第53页
        5.2.8 加强对家长体育第二课堂的宣传力度第53页
        5.2.9 合理开拓体育第二课堂场地,增加活动经费,完善器材管理制度第53-54页
6 致谢第54-55页
7 参考文献第55-57页
附录A 教师调查问卷第57-60页
附录B 家长调查问卷第60-62页
附录C 学生调查问卷第62-64页
附录D 访问提纲第64-65页
个人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践性探究--以临河区第二小学为例
下一篇:幼儿园生活环节数学学习内容的行动研究--以长沙市A幼儿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