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旅游背景下的鄂东山区乡村规划研究--以罗田县木瓜园村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3-15页
        1.2.1 山地、丘陵及山区第13页
        1.2.2 旅游、山地旅游及乡村旅游第13-14页
        1.2.3 乡村第14-15页
        1.2.4 乡村规划第15页
    1.3 旅游背景概述及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15-19页
        1.3.1 旅游背景概述第15-16页
        1.3.2 乡村规划研究综述第16-18页
        1.3.3 相关研究评价第18-19页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9-20页
        1.4.1 研究目的第19页
        1.4.2 研究意义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及路线第20-21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页
        1.5.2 研究路线第20-21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第21-24页
第2章 鄂东山区乡村发展概况分析第24-42页
    2.1 鄂东山区概况第24-30页
        2.1.1 鄂东行政区划第24-25页
        2.1.2 鄂东山区分布第25-28页
        2.1.3 资源优势——山地旅游资源丰富第28-30页
    2.2 乡村发展概况问题第30-40页
        2.2.1 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落后第30-32页
        2.2.2 乡村功能单一第32页
        2.2.3 生态环境破坏第32-33页
        2.2.4 居民点分散,土地集约利用效益差第33-37页
        2.2.5 人口流失严重、劳动力职业结构单一第37-39页
        2.2.6 服务设施缺乏第39-40页
    2.3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3章 旅游属性解读和鄂东山区乡村规划反思第42-50页
    3.1 旅游的属性解读第42-45页
        3.1.1 旅游的经济属性第42-43页
        3.1.2 旅游的服务属性第43-44页
        3.1.3 旅游的功能属性第44-45页
        3.1.4 旅游的生态属性第45页
    3.2 鄂东山区乡村规划的反思第45-48页
        3.2.1 乡村产业规划薄弱,可塑性差第45-46页
        3.2.2 公共设施配套缺乏弹性、难以落地实施第46-47页
        3.2.3 乡村功能定位不明确,跟风现象严重第47页
        3.2.4 用城市规划乡村,乡村原有特色风貌丧失第47-48页
    3.3 乡村规划与旅游的辩证关系第48-49页
        3.3.1 旅游促进乡村规划建设第48页
        3.3.2 乡村规划建设为旅游提供有力保障第48-49页
    3.4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4章 旅游背景下鄂东山区乡村规划对策探讨第50-64页
    4.1 多元产业并进——变输血为造血,农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第50-54页
        4.1.1 旅游产业人口第50-51页
        4.1.2 生态农业第51-52页
        4.1.3 观光农业第52-53页
        4.1.4 旅游服务业第53-54页
    4.2 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加强服务设施建设第54-56页
        4.2.1 加强旅游道路建设第54-55页
        4.2.2 公共设施配套第55页
        4.2.3 基础设施配套第55-56页
    4.3 功能定位明确——多功能复合第56-59页
        4.3.1 生计维持型功能第57-58页
        4.3.2 生态居住型功能第58页
        4.3.3 居住服务型功能第58-59页
    4.4 生态格局保护——保护乡村生态环境,保持乡村“原生性”空间布局第59-62页
        4.4.1 保护乡村生态环境第59-60页
        4.4.2 保持乡村“原生性”空间布局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5章 罗田木瓜园村规划研究第64-90页
    5.1 木瓜园村概况第64-69页
        5.1.1 地理位置第64-65页
        5.1.2 社会经济发展第65页
        5.1.3 建设现状第65-69页
    5.2 木瓜园村旅游发展条件第69-73页
        5.2.1 旅游区位第69-71页
        5.2.2 资源条件第71-72页
        5.2.3 旅游市场分析第72-73页
    5.3 旅游背景下木瓜园村发展需求分析第73-75页
        5.3.1 多元产业发展的需求第73-74页
        5.3.2 服务设施配套的需求第74页
        5.3.3 功能定位明确的需求第74-75页
        5.3.4 生态环境保护的需求第75页
    5.4 旅游背景下木瓜园村规划对策探讨第75-89页
        5.4.1 协同旅游服务与生态观光产业第75-82页
        5.4.2 完善各类服务设施配套第82-84页
        5.4.3 明确居住服务型功能定位第84-85页
        5.4.4 保持乡村特色空间格局第85-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90-92页
    6.1 结论第90-91页
    6.2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91页
    6.3 创新点第91-92页
参考文献第92-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体验式旅游模式的浙东传统乡村建筑及构筑物适应性研究--以东钱湖陶公村为例
下一篇:基于改进布谷鸟算法的框架损伤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