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3 国内外现状评述 | 第21-2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24-25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1.4.2 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2章 建筑业相关理论与发展现状 | 第25-37页 |
2.1 建筑业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2.1.1 建筑业范畴界定 | 第25页 |
2.1.2 建筑业技术进步相关理论 | 第25-26页 |
2.2 建筑业投入、产出现状及对比分析 | 第26-36页 |
2.2.1 我国建筑业投入、产出数据分析 | 第26-31页 |
2.2.2 我国各省市建筑业数据对比分析 | 第31-34页 |
2.2.3 我国建筑业与其它行业对比分析 | 第34-35页 |
2.2.4 我国与其它国家建筑业数据对比 | 第35-36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模型的修正与贡献率计算方式 | 第37-48页 |
3.1 技术贡献率测算模型的选择 | 第37-41页 |
3.1.1 生产函数测算法 | 第37-39页 |
3.1.2 指标体系法 | 第39-40页 |
3.1.3 直接计算法 | 第40-41页 |
3.2 C-D生产函数的修正与确立 | 第41-42页 |
3.2.1 C-D生产函数修正的必要性 | 第41页 |
3.2.2 模型的确立 | 第41-42页 |
3.3 贡献率计算方式 | 第42-44页 |
3.3.1 原C-D生产函数贡献率计算方式 | 第42-43页 |
3.3.2 修正的C-D生产函数贡献率计算方式 | 第43页 |
3.3.3 平均贡献率的计算方式 | 第43-44页 |
3.4 回归分析 | 第44-46页 |
3.4.1 多元线性回归 | 第44-45页 |
3.4.2 回归方程检验方法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修正C-D生产函数的我国建筑业技术贡献率测定与比较 | 第48-66页 |
4.1 数据存在的问题 | 第48-49页 |
4.1.1 数据一致性问题 | 第48页 |
4.1.2 数据准确性问题 | 第48页 |
4.1.3 数据可比性问题 | 第48-49页 |
4.2 指标的选取 | 第49-50页 |
4.2.1 资本投入K | 第49页 |
4.2.2 劳动投入L | 第49页 |
4.2.3 技术投入T | 第49-50页 |
4.2.4 产出指标Y | 第50页 |
4.3 数据的来源与处理 | 第50-52页 |
4.3.1 数据的来源 | 第50-51页 |
4.3.2 数据的处理 | 第51-52页 |
4.4 修正的C-D生产函数回归计算与检验 | 第52-56页 |
4.4.1 修正的C-D生产函数回归计算 | 第52-55页 |
4.4.2 回归方程检验 | 第55页 |
4.4.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5-56页 |
4.5 我国建筑业贡献率计算与分析 | 第56-65页 |
4.5.1 我国建筑业技术贡献率计算与分析 | 第56-58页 |
4.5.2 各省市建筑业技术贡献率计算与分析 | 第58-60页 |
4.5.3 我国建筑业其它要素贡献率计算与分析 | 第60-63页 |
4.5.4 我国建筑业平均贡献率计算 | 第63页 |
4.5.5 我国建筑业技术贡献率对比分析 | 第63-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结论 | 第66页 |
5.2 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附录 1 | 第75-76页 |
附录 2 | 第76-77页 |
附录 3 | 第77-85页 |
附录 4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