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优化设计的研究
致谢 | 第4-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9-21页 |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二)国内外的已有研究 | 第10-14页 |
1.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2.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三)相关概念及问题界定 | 第14-19页 |
1.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2.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优化设计的原则 | 第15-17页 |
(1)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课程理念目标 | 第15-16页 |
(2)体现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价值功能 | 第16-17页 |
(3)体现初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特征 | 第17页 |
3.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优化设计的独特性 | 第17-19页 |
(1)遵循生活为源 | 第17-18页 |
(2)聚焦健康成长 | 第18页 |
(3)促进理性思考 | 第18-19页 |
(4)引导知信统一 | 第19页 |
(四)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1.主要内容 | 第19-20页 |
2.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现状及问题分析 | 第21-32页 |
(一)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现状相关因素的调查 | 第21-22页 |
1.对省市地区中考试卷的抽样分析 | 第21页 |
2.对同行作业布置情况的访谈调查 | 第21-22页 |
3.对学生作业完成现状的问卷调查 | 第22页 |
(二)当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存在的五大问题 | 第22-29页 |
1.作业目标过于功利 | 第22-23页 |
2.作业形式过于单一 | 第23-25页 |
3.作业过程过于忽视 | 第25-27页 |
4.作业反馈过于简单 | 第27-28页 |
5.作业设计过于随意 | 第28-29页 |
(三)影响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现状的因素分析 | 第29-32页 |
1.来自教师、学校层面的现实困境 | 第29-30页 |
2.来自学生、家长层面的现实压力 | 第30页 |
3.来自课本、教材层面的现实弊端 | 第30-32页 |
三、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的实践 | 第32-41页 |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优化设计的特点 | 第32-33页 |
1.需体现巩固和内化的思想性特点 | 第32页 |
2.需体现促进与养成的人文性特点 | 第32页 |
3.需体现反馈与体验的实践性特点 | 第32页 |
4.需体现培养和发展的综合性特点 | 第32-33页 |
(二)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作业设计的策略 | 第33-41页 |
1.优化作业设计的“梯度”——差异化,再实践 | 第33-34页 |
2.优化作业设计的“广度”——生活化,再拓展 | 第34-35页 |
3.优化作业设计的“温度”——参与性,再融入 | 第35-37页 |
4.优化作业设计的“深度”——思想性,再自主 | 第37-39页 |
5.优化作业设计的“高度”——统筹性,再整合 | 第39-41页 |
四、对优化作业设计的实践效果分析 | 第41-43页 |
(一)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 第41页 |
1.教师要具有敏锐的整合意识 | 第41页 |
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 第41页 |
3.教师要培养沟通合作的能力 | 第41页 |
(二)对学生有助于素养培育 | 第41-42页 |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第41-42页 |
2.促进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 第42页 |
(三)丰富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涵 | 第42-43页 |
1.开阔了思想品德课的理性思维视野 | 第42页 |
2.拓展了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研内容 | 第42-43页 |
五、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附录一 | 第47-55页 |
附录二 | 第55-57页 |
附录三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