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玩忽职守罪主体认定研究

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9页
0 绪论第13-18页
    0.1 选题背景第13-14页
    0.2 研究意义第14-15页
    0.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16页
    0.4 研究方法第16页
    0.5 论文结构第16-17页
    0.6 创新与不足第17-18页
1 玩忽职守罪主体认定的法律依据第18-24页
    1.1 玩忽职守罪主体的立法沿革第18-22页
    1.2 玩忽职守罪主体的立法分类第22-24页
        1.2.1 一般主体和特别主体第22-23页
        1.2.2 一般主体和特殊主体第23-24页
2 玩忽职守罪主体认定的理论依据第24-29页
    2.1 对“身份说”和“身份公务兼具说”的驳斥第24-27页
    2.2 对“公务说”正当性的深化阐述第27-29页
3 玩忽职守罪主体的认定标准第29-35页
    3.1 从事公务第29-33页
    3.2 从事公务的资格第33-35页
4 玩忽职守罪主体认定的实证分析第35-48页
    4.1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第35-39页
        4.1.1 国家机关第35-37页
        4.1.2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国家工作人员”的关系第37-38页
        4.1.3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与“准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关系第38-39页
    4.2 准国家工作人员第39-48页
        4.2.1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第39-43页
        4.2.2 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第43-48页
结语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4页
致谢第54-55页
个人简介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刑事禁止令立法研究
下一篇:我国无期徒刑制度完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