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2 电网自愈技术的相关理论 | 第11-13页 |
1.2.1 电网自愈的概念 | 第12页 |
1.2.2 电网自愈的目的 | 第12页 |
1.2.3 自愈关键技术体系架构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3.1 配电网网络重构问题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2 配电网故障定位问题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3.3 配电网故障恢复问题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网络重构方法研究 | 第19-33页 |
2.1 引言 | 第19页 |
2.2 基于支路潮流的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型 | 第19-22页 |
2.2.1 配电网支路潮流模型 | 第20页 |
2.2.2 基于支路潮流模型的配电网网络重构 | 第20-22页 |
2.3 基于支路潮流的配电网网络重构改进模型 | 第22-25页 |
2.3.1 凸松弛建模方法 | 第22-23页 |
2.3.2 基于ε-松弛技术的线性化建模方法 | 第23-25页 |
2.4 基于线性潮流模型的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型 | 第25-28页 |
2.5 算例分析 | 第28-32页 |
2.5.1 算例介绍 | 第28-29页 |
2.5.2 仿真结果对比 | 第29-3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计及不确定性的有源配电网网络重构方法研究 | 第33-47页 |
3.1 引言 | 第33页 |
3.2 有源配电网不确定因素分析 | 第33-34页 |
3.3 含不确定性的有源配电网网络重构模型 | 第34-35页 |
3.4 基于C&CG的鲁棒网络重构算法 | 第35-40页 |
3.4.1 C&CG算法的基本原理 | 第36-37页 |
3.4.2 基于C&CG的鲁棒网络重构模型 | 第37-40页 |
3.4.3 鲁棒网络重构求解流程 | 第40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40-45页 |
3.5.1 算例介绍 | 第40-41页 |
3.5.2 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四章 基于状态估计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研究 | 第47-59页 |
4.1 引言 | 第47页 |
4.2 基于混合量测的有源配电网状态估计 | 第47-51页 |
4.2.1 基于FTU量测数据的传统配电网状态估计 | 第47-48页 |
4.2.2 结合μPMU量测数据的有源配电网状态估计 | 第48-51页 |
4.3 基于状态估计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原理 | 第51-52页 |
4.4 基于状态估计的有源配电网故障定位流程 | 第52-54页 |
4.5 算例分析 | 第54-58页 |
4.5.1 改进IEEE14节点测试系统 | 第54-56页 |
4.5.2 改进IEEE33节点测试系统 | 第56-5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故障恢复策略研究 | 第59-73页 |
5.1 引言 | 第59页 |
5.2 传统配电网故障恢复问题数学模型 | 第59-63页 |
5.2.1 传统配电网故障恢复目标函数 | 第59-60页 |
5.2.2 传统配电网故障恢复约束条件 | 第60-61页 |
5.2.3 传统配电网故障恢复求解策略 | 第61-63页 |
5.3 基于混合整数锥规划的有源配电网故障恢复求解模型 | 第63-67页 |
5.3.1 分布式电源接入对故障恢复的影响分析 | 第63-64页 |
5.3.2 DG孤岛恢复模型 | 第64-66页 |
5.3.3 主网优化模型 | 第66-67页 |
5.4 基于混合整数锥规划的配电网故障恢复求解策略及流程 | 第67-68页 |
5.4.1 配电网故障恢复主要策略 | 第67-68页 |
5.4.2 配电网故障恢复主要流程 | 第68页 |
5.5 算例分析 | 第68-71页 |
5.5.1 算法有效性分析 | 第68-70页 |
5.5.2 故障恢复策略对比 | 第70-7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页 |
6.2 展望 | 第73-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附录A IEEE14节点系统 | 第81-82页 |
附录B IEEE33节点系统 | 第82-83页 |
附录C PG&E69节点数据 | 第83-84页 |
附录D 143节点系统 | 第84-87页 |
作者简介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