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封建社会(公元前475~公元1840年)论文--汉(公元前206~公元220年)论文

《汉书》论赞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缘起第9-11页
        1.1.1 研究目的第9页
        1.1.2 《汉书》论赞研究的概况第9-11页
    1.2 先秦典籍中论赞雏形与渊源第11-13页
    1.3 论赞的意义与性质第13-15页
第2章 《汉书》时代局限及“赞曰”章法述论第15-22页
    2.1 《汉书》与时代的关系第15-18页
    2.2 《汉书》“赞曰”的安排与意义第18-22页
第3章 《汉书》“赞曰”内容探析第22-38页
    3.1 丰富的史料第22-23页
    3.2 寓意褒贬扬善贬恶第23-27页
    3.3 评断是非言明去留第27-33页
        3.3.1 评断是非第28-31页
        3.3.2 言明去留第31-33页
    3.4 增补传文抒情寄意第33-38页
        3.4.1 增补传文第33-36页
        3.4.2 抒情寄意第36-38页
第4章 《汉书》“赞曰”思想评议第38-46页
    4.1 论《汉书》“赞曰”的史学特色第38-41页
        4.1.1 戒鉴世人的精神第38-39页
        4.1.2 谨慎公允的论史态度第39-41页
    4.2 论《汉书》“赞曰”的思想第41-46页
        4.2.1 “五德终始”的正统观第41-42页
        4.2.2 客观态度第42-44页
        4.2.3 独尊儒术的学术思想第44-46页
第5章 《汉书》与《史记》论赞比较第46-53页
    5.1 《汉书》与《史记》论赞内容比较第46-48页
    5.2 《汉书》与《史记》论赞思想比较第48-53页
        5.2.1 天命观第49-50页
        5.2.2 通变观与正统观第50-51页
        5.2.3 儒学观第51页
        5.2.4 对陈涉、项羽等人的评价异同第51-53页
第6章 《汉书》论赞对《汉纪》《后汉书》的影响第53-58页
    6.1 对《汉纪》的影响第53-55页
    6.2 对《后汉书》的影响第55-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范文澜向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转变
下一篇:顾颉刚“古史层累说”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