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页 |
1.3 国内外收费系统的现状 | 第10-14页 |
1.3.1 国外高速公路的收费状况 | 第10-12页 |
1.3.2 国内高速公路的收费状况 | 第12-14页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页 |
1.5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页 |
1.6 小结 | 第14-15页 |
第二章 高速公路收费的基本理论 | 第15-24页 |
2.1 高速公路收费的一般认识 | 第15-16页 |
2.1.1 收费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页 |
2.1.2 我国公路(桥梁)通行收费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 第15-16页 |
2.2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概述 | 第16-20页 |
2.2.1 我国高速公路现行的运营管理体制 | 第16-18页 |
2.2.2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内涵和外延 | 第18-19页 |
2.2.3 收费高速公路的种类 | 第19-20页 |
2.3 高速公路收费管理的相关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3.1 准公共产品理论 | 第20-21页 |
2.3.2 成本收益理论 | 第21-23页 |
2.3.3 新公共服务理论 | 第23页 |
2.4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陕西省高速公路收费系统概述 | 第24-36页 |
3.1 陕西省高速公路的发展情况 | 第24-25页 |
3.2 陕西省收费公路的建设与发展 | 第25-27页 |
3.3 陕西省高速公路收费模式 | 第27页 |
3.4 陕西省高速公路收费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7-33页 |
3.4.1 车型收费模式缺陷导致逃费现象 | 第27-28页 |
3.4.2 计重收费模式缺陷导致逃费现象 | 第28-29页 |
3.4.3 收费管理方式缺陷导致逃费现象 | 第29-31页 |
3.4.4 收费员协同作弊 | 第31-32页 |
3.4.5 通行费拆分的滞后性问题 | 第32页 |
3.4.6 陕西省高速公路 ETC 存在问题 | 第32-33页 |
3.5 陕西省高速路收费管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3-35页 |
3.5.1 现行法律法规不完善 | 第33-34页 |
3.5.2 收费方式落后 | 第34-35页 |
3.6 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完善陕西省高速路收费模式的对策建议 | 第36-46页 |
4.1 改进联网收费硬件系统 | 第36-38页 |
4.1.1 大容量 IC 通行卡 | 第36页 |
4.1.2 车型自动分类系统 | 第36-37页 |
4.1.3 自动卡机管理子系统 | 第37页 |
4.1.4 车辆分离器 | 第37页 |
4.1.5 计重区域红外夜视监控系统 | 第37-38页 |
4.1.6 鲜活车辆手持红外检测系统 | 第38页 |
4.2 优化联网收费软件系统 | 第38-40页 |
4.2.1 出口车道现场处理 | 第38-39页 |
4.2.2 IC 卡动态管理 | 第39-40页 |
4.3 完善通行费分配机制 | 第40-41页 |
4.3.1 多义性路径精确识别 | 第40页 |
4.3.2 行驶路径概率识别 | 第40-41页 |
4.4 提高监管力度和收费人员素质 | 第41-43页 |
4.4.1 提高监管力度 | 第41-42页 |
4.4.2 积极开展稽查工作 | 第42页 |
4.4.3 提高收费人员素质 | 第42-43页 |
4.5 陕西省 ETC 不停车收费系统的优化建议 | 第43-45页 |
4.5.1 加大宣传力度 | 第43页 |
4.5.2 加快 ETC 车道建设 | 第43-44页 |
4.5.3 加快客户服务网点建设 | 第44页 |
4.5.4 陕西省 ETC 联网收费系统管理优化建议 | 第44-45页 |
4.6 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陕西高速公路收费联网中心管理建议研究 | 第46-51页 |
5.1 省联网收费联网中管理中心概述 | 第46-47页 |
5.2 联网收费中心资金结算模式 | 第47页 |
5.3 陕西省收费联网中心管理建议 | 第47-50页 |
5.3.1 完善加强法律法规 | 第47-49页 |
5.3.2 改进高速公路收费方式 | 第49-50页 |
5.4 小结 | 第50-5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