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两株链霉菌新物种的多相分类及其次生代谢产物研究

缩略词表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链霉菌新物种多相分类及次生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第12-29页
    1.1 链霉菌新物种分类鉴定研究进展第12-21页
    1.2 链霉菌新物种代谢产物研究进展第21-27页
    1.3 论文设计思路第27-29页
        1.3.1 研究方案第27页
        1.3.2 技术路线第27-29页
第2章 放线菌TRM 49605与TRM 46399的多相分类第29-53页
    2.1 材料和方法第29-38页
        2.1.1 菌株来源第29-30页
        2.1.2 培养基第30-32页
        2.1.3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2页
        2.1.4 菌株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32-33页
        2.1.5 菌株16S rDNA序列分析及保藏第33页
        2.1.6 菌株基因组DNA(G+C)含量的测定第33页
        2.1.7 形态特征观察第33页
        2.1.8 菌株的生理生化特征测试第33-36页
        2.1.9 菌株的化学分类方法第36-38页
    2.2 结果与分析第38-51页
        2.2.1 菌株TRM 49605多相分类第38-45页
        2.2.2 菌株TRM 46399多相分类第45-51页
    2.3 小结第51-53页
第3章 TRM 49605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第53-61页
    3.1 材料和方法第53-57页
        3.1.1 菌株来源第53页
        3.1.2 培养基第53-54页
        3.1.3 主要实验药品及溶剂第54页
        3.1.4 主要仪器设备第54页
        3.1.5 种子液的制备第54-55页
        3.1.6 发酵液的制备第55页
        3.1.7 发酵液的提取第55页
        3.1.8 TRM 49605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第55-56页
        3.1.9 TRM 46399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第56-57页
        3.1.10 衣霉素Ⅶ抗菌活性测定第57页
    3.2 结果与分析第57-60页
        3.2.1 TRM 49605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第57-59页
        3.2.2 衣霉素Ⅶ的抑菌活性第59-60页
    3.3 小结第60-61页
第4章 TRM 46399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与鉴定第61-65页
    4.1 实验材料和方法第61-63页
        4.1.1 菌株来源第61页
        4.1.2 培养基第61页
        4.1.3 主要实验药品及溶剂第61页
        4.1.4 主要仪器设备第61-62页
        4.1.5 菌株TRM 46399发酵液的制备第62页
        4.1.6 TRM 46399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第62-63页
        4.1.7 TRM 46399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第63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3-64页
        4.2.1 菌株TRM 46399次生代谢产物的结构鉴定第63-64页
    4.3 小结第64-65页
第5章 总结与展望第65-67页
    5.1 总结第65-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致谢第71-72页
作者简介第72-73页
附录第73-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速公路行程时间可靠度计量方法研究
下一篇:长春市二环路四跨连续钢箱梁桥检测及损伤识别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