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引言 | 第10-20页 |
1.1 植物内生真菌研究进展 | 第10-18页 |
1.1.1 植物内生真菌的含义 | 第10页 |
1.1.2 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 | 第10页 |
1.1.3 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研究 | 第10-18页 |
1.2 海南粗榧的研究概述 | 第18-19页 |
1.3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9-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30页 |
2.1 材料 | 第20-22页 |
2.1.1 菌株与肿瘤细胞株 | 第20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20-21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1-22页 |
2.2 培养基 | 第22-23页 |
2.3 方法 | 第23-30页 |
2.3.1 菌种活化 | 第23页 |
2.3.2 初筛及复筛样品制备 | 第23页 |
2.3.3 抑菌活性测试 | 第23-24页 |
2.3.4 内生真菌鉴定 | 第24-26页 |
2.3.5 肿瘤细胞筛选模型的建立 | 第26-27页 |
2.3.6 代谢产物抗肿瘤活性筛选 | 第27页 |
2.3.7 高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初步分析 | 第27-28页 |
2.3.8 高活性菌株F127的发酵罐扩大培养 | 第28页 |
2.3.9 F127次级代谢产物的提取 | 第28页 |
2.3.10 F127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抗菌与抗癌活性测定 | 第28页 |
2.3.11 F127次级代谢产物的分离及抗癌活性追踪 | 第28-29页 |
2.3.12 F127次级代谢产物化学分析 | 第29页 |
2.3.13 单体化合物抗肿瘤活性测定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0-45页 |
3.1 菌饼法抗菌活性筛选 | 第30-32页 |
3.2 发酵液提取物抗菌活性筛选 | 第32-33页 |
3.3 11株内生真菌鉴定 | 第33-36页 |
3.3.1 形态学鉴定 | 第33-34页 |
3.3.2 内生真菌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34-36页 |
3.4 MTT法抗肿瘤活性筛选 | 第36-37页 |
3.5 高活性菌株的代谢产物初步分析 | 第37-38页 |
3.5.1 发酵液的化学成分预测试 | 第37-38页 |
3.5.2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38页 |
3.6 高活性F127的代谢产物研究 | 第38-45页 |
3.6.1 提取F127大罐发酵液的次级代谢产物 | 第39页 |
3.6.2 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抗菌与抗癌活性测定 | 第39页 |
3.6.3 F127次级代谢产物粗提物初步分离及抗肿瘤活性跟踪 | 第39页 |
3.6.4 活性部分代谢产物分离与纯化 | 第39-40页 |
3.6.5 单体化合物的结构解析与抗肿瘤活性测试 | 第40-45页 |
4 讨论 | 第45-48页 |
4.1 关于抗菌活性筛选 | 第45页 |
4.2 关于高活性菌株种属鉴定 | 第45-46页 |
4.3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抗肿瘤活性筛选 | 第46页 |
4.4 海南粗榧内生真菌F127代谢产物研究 | 第46-48页 |
5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67页 |
1. 11株海南粗榧内生真菌序列 | 第53-56页 |
2. 5个化合物的LC-MS和ES-MS图 | 第56-61页 |
3. 化合物核磁图谱 | 第61-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