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基于地域文化聚散形态的城市开放空间结构研究--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成果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成果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成果第14-16页
    1.3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内容第16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6-18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5 研究目的意义第18-19页
2 理论研究进展与本研究的理论框架第19-26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19-21页
    2.2 系统论第21-22页
    2.3 城市设计相关理论第22-23页
        2.3.1 图底关系分析第23页
        2.3.2 联系理论分析第23页
        2.3.3 场所理论分析法第23页
    2.4 城市空间形态理论第23-25页
        2.4.1 空间形态理论第23-24页
        2.4.2 分形理论第24-25页
    2.5 城市生态理论第25页
    2.6 环境心理学理论第25-26页
    2.7 绿色基础设施第26页
3 基于地域文化聚散形态的成都市青羊区开放空间结构第26-50页
    3.1 成都市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研究第26-31页
        3.1.1 成都地域文化的产生第26-27页
        3.1.2 地域文化对古代成都市青羊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第27-30页
        3.1.3 现代文化对成都地域文化的冲击及其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第30-31页
    3.2 成都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文化)对青羊区开放空间的影响第31-33页
        3.2.1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与分区第31-32页
        3.2.2 主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图第32页
        3.2.3 中心城主要水系控制规划图第32页
        3.2.4 小结第32-33页
    3.3 青羊区开放空间与地域文化的现状第33-43页
        3.3.1 青羊区开放空间现状第33页
        3.3.2 青羊区用地性质分析第33-34页
        3.3.3 青羊区开放空间结构分析第34-36页
        3.3.4 基础设施分析第36页
        3.3.5 绿地空间与水系结构关系分析第36-37页
        3.3.6 道路结构分析第37页
        3.3.7 青羊区文化建设现状分析第37-42页
        3.3.8 文化发展轴第42页
        3.3.9 文化发展轴与城市总体规划中文化轴的分离第42-43页
    3.4 青羊区开放空间结构的变化与地域文化的关系分析第43-48页
        3.4.1 时间演替序列第43-44页
        3.4.2 “聚”—结构第44-45页
        3.4.3 “散”结构第45-48页
        3.4.4 先“聚”后“散”第48页
    3.5 小结第48-50页
4 基于地域文化聚散形态的成都市青羊区开放空间结构规划策略第50-67页
    4.1 基于地域文化下国内外典型城市开放空间结构规划的失败与成功案例分析借鉴第50-54页
        4.1.1 国内部分城市摊大饼模式第50-53页
        4.1.2 国外经典城市设计案例借鉴第53页
        4.1.3 小结第53-54页
    4.2 成都市城市空间总体结构特点与规划战略第54-55页
    4.3 基于地域文化聚散形态下的成都市青羊区开放空间的构建第55-60页
        4.3.1 空间组成(点-文化景观)第55-56页
        4.3.2 空间结构(线-轴线)第56-57页
        4.3.3 空间序列(起-承-转-并-结)第57-60页
        4.3.4 空间性格第60页
    4.4 基于地域文化聚散形态下的成都市青羊区开放空间结构规划策略第60-62页
        4.4.1 核心区与辐射区的规划策略第61页
        4.4.2 重要文化节点的优化规划策略第61-62页
    4.5 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的布局结构与优化规划策略第62-67页
        4.5.1 点(小型场地)第63页
        4.5.2 线(游线)第63-65页
        4.5.3 小结第65-67页
5 结论与讨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宏弯曲塑料光纤折射率传感特性研究
下一篇:p53与Doxorubicin共传递多孔微球的制备及对人肺癌A549细胞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