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16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 论文结构 | 第13-15页 |
1.4 创新点与不足 | 第15-16页 |
2 产业内贸易研究综述 | 第16-28页 |
2.1 产业内贸易的概念及其分类 | 第16-17页 |
2.2 主要理论模型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7-22页 |
2.3. 国外研究综述 | 第22-24页 |
2.4 国内研究综述 | 第24-26页 |
2.5 小结 | 第26-28页 |
3 中日产业内贸易总体发展分析 | 第28-35页 |
3.1 中日双边贸易结构分析 | 第28-30页 |
3.2 产业内贸易指数分析 | 第30-33页 |
3.2.1 静态指数分析 | 第30-32页 |
3.2.2 动态指数分析 | 第32-33页 |
3.3 小结 | 第33-35页 |
4 中日电子通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分析 | 第35-43页 |
4.1 电子通讯产品在中日贸易中地位 | 第35-38页 |
4.2 中日电子通讯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 | 第38-42页 |
4.2.1 静态指数分析 | 第39-41页 |
4.2.2 动态指数分析 | 第41-42页 |
4.3 小结 | 第42-43页 |
5 中日电子通讯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影响因素理论分析 | 第43-49页 |
5.1 微观因素分析 | 第43-45页 |
5.1.1 供给变化:规模经济效应 | 第43页 |
5.1.2 需求变化:产品差异化 | 第43-44页 |
5.1.3 FDI与科技进步 | 第44-45页 |
5.2 宏观因素分析 | 第45-49页 |
5.2.1 地理位置毗邻 | 第45-46页 |
5.2.2 市场规模差异化 | 第46页 |
5.2.3 制度环境自由化 | 第46-47页 |
5.2.4 垂直专业化分工 | 第47页 |
5.2.5 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 第47-49页 |
6 中日电子通讯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 第49-52页 |
6.1 模型假设与变量引入 | 第49-50页 |
6.2 模型构建及数据说明 | 第50页 |
6.3 计量过程及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2-56页 |
7.1 结论 | 第52-53页 |
7.2 政策建议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