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1.1 木瓜蛋白酶 | 第8-10页 |
1.1.1 木瓜蛋白酶的结构组成 | 第8页 |
1.1.2 木瓜蛋白酶的催化机理 | 第8-9页 |
1.1.3 木瓜蛋白酶的应用现状 | 第9页 |
1.1.4 木瓜蛋白酶的纯化技术 | 第9-10页 |
1.3 亲和纯化分类 | 第10-12页 |
1.3.1 亲和色谱技术 | 第10-11页 |
1.3.2 亲和膜技术 | 第11页 |
1.3.3 亲和反胶团萃取 | 第11页 |
1.3.4 亲和沉淀技术 | 第11-12页 |
1.4 亲和沉淀技术的种类 | 第12-13页 |
1.4.1 温敏型聚合物 | 第12页 |
1.4.2 光敏型聚合物 | 第12页 |
1.4.3 pH敏感型聚合物 | 第12-13页 |
1.5 亲和沉淀技术常用配基 | 第13-15页 |
1.5.1 亲和染料配基 | 第13-14页 |
1.5.2 金属离子配基 | 第14-15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和内容 | 第15页 |
1.7 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6页 |
2.1 主要试剂 | 第17页 |
2.2 仪器设备 | 第17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17-26页 |
2.3.1 聚合物的合成 | 第17-18页 |
2.3.2 聚合物性质检测 | 第18-19页 |
2.3.3 聚合物与染料配基的连接 | 第19-20页 |
2.3.4 聚合物与金属离子配基的连接 | 第20-22页 |
2.3.5 配基密度的测定 | 第22页 |
2.3.6 配基密度的优化 | 第22-23页 |
2.3.7 连接配基后聚合物性质的测定 | 第23页 |
2.3.8 木瓜蛋白酶的纯化 | 第23-25页 |
2.3.9 SDS-PAGE电泳 | 第25-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9页 |
3.1 聚合物的合成 | 第26页 |
3.2 聚合物性质测定 | 第26-29页 |
3.2.1 聚合物的红外图谱 | 第26-27页 |
3.2.2 聚合物的等电点 | 第27-29页 |
3.2.3 聚合物的回收 | 第29页 |
3.3 配基的连接 | 第29-34页 |
3.3.1 连接染料配基Reactive Red 120 | 第29-30页 |
3.3.2 染料配基RR的标准曲线 | 第30-31页 |
3.3.3 染料配基RR密度优化 | 第31页 |
3.3.4 金属配基密度的优化 | 第31-34页 |
3.4 连接有配基的聚合物性质检测 | 第34-36页 |
3.4.1 聚合物-配基等电点检测 | 第34-35页 |
3.4.2 聚合物-配基回收率测定 | 第35-36页 |
3.5 木瓜蛋白酶的吸附 | 第36-43页 |
3.5.1 木瓜蛋白酶含量的标准曲线 | 第36页 |
3.5.2 L-酪氨酸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3.5.3 木瓜蛋白酶吸附条件优化 | 第37-43页 |
3.6 木瓜蛋白酶的洗脱 | 第43-47页 |
3.6.1 酶总量检测 | 第43-45页 |
3.6.2 洗脱木瓜蛋白酶活性测定 | 第45-47页 |
3.7 SDS-PAGE结果 | 第47页 |
3.8 RR,Cu~(2+)与Fe~(3+)对木瓜蛋白酶纯化效果的比较 | 第47-49页 |
4 讨论 | 第49-50页 |
4.1 高纯度木瓜蛋白酶的定义 | 第49页 |
4.2 高纯度木瓜蛋白酶的亲和沉淀技术的实际生产中的效果评价 | 第49页 |
4.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5.1 pH敏感型聚合物的制备 | 第50页 |
5.2 亲和配基的连接 | 第50页 |
5.3 木瓜蛋白酶的纯化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