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生活、居住、交通论文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改居”社区治理问题研究--以哈尔滨市曹家社区为例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8-15页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8-9页
        1.1.1 选题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评述第9-13页
        1.2.1 国内研究进展第9-11页
        1.2.2 国外研究进展第11-12页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2-13页
    1.3 本文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3-14页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13-14页
        1.3.2 文章思路第14页
    1.4 创新点第14-15页
2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5-19页
    2.1 基本概念界定第15-17页
        2.1.1 新型城镇化第15页
        2.1.2 村委会、居委会和社区第15-16页
        2.1.3 “村改居”社区第16页
        2.1.4 社区治理第16-17页
    2.2 理论基础第17-19页
        2.2.1 治理理论第17-18页
        2.2.2 公民社会理论第18-19页
3 我国“村改居”社区的发展现状及治理困境第19-27页
    3.1 我国“村改居”社区发展的现状第19-20页
        3.1.1 部分“村改居”形成的社区仍保留原有村庄的运行体制第19页
        3.1.2 村集体资产改制面临复杂利益纠纷第19-20页
        3.1.3 原村的管理模式有遗留,新模式难以适应新社区的复杂情况第20页
    3.2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村改居”工作面临新的挑战第20-21页
        3.2.1 农民居民化进程滞后,很多人难以融入社区第20-21页
        3.2.2 新居民再就业困难重重,“农转居”的农民面临生计问题第21页
        3.2.3 “新居民”参与社区自治意识低,社区工作者素质有待提升第21页
    3.3 我国“村改居”社区的特点第21-24页
        3.3.1 空间形态上城乡结合第22页
        3.3.2 社区居民结构复杂、流动性大第22-23页
        3.3.3 部分社区居民拥有集体资产第23页
        3.3.4 居民文化水平不同且思想观念各异第23-24页
    3.4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村改居”社区的治理困境第24-27页
        3.4.1 我国目前“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困境第24-25页
        3.4.2 “村改居”社区治理困境的成因第25-27页
4 哈尔滨市香坊区幸福镇曹家村“村改居”社区治理案例分析第27-38页
    4.1 曹家村“村改居”背景第27-28页
    4.2 曹家村“村改居”过程中的难处第28-29页
        4.2.1 村委会管理模式运行存在惯性第28页
        4.2.2 社区街道与职能部门的职责划分混乱第28-29页
        4.2.3 社区管理人员水平较低,治理主体治理能力弱第29页
    4.3 目前曹家社区概况第29-30页
        4.3.1 地理概况和居民构成情况第29-30页
        4.3.2 社区经济情况第30页
        4.3.3 曹家社区各类社区组织状况第30页
        4.3.4 曹家社区其他配套设施第30页
    4.4 曹家社区治理的基本特点第30-33页
        4.4.1 权力中心转移,多元化治理主体逐渐实现良性互动第30-31页
        4.4.2 多元化主体合作治理,初步形成共治网络第31-32页
        4.4.3 逐步确定社区各组织集体行动规则第32-33页
        4.4.4 公共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公共物品趋向多元化第33页
    4.5 推动曹家社区治理水平提升的有利因素第33-35页
        4.5.1 社区治理理念更新第33-34页
        4.5.2 多种社会关系嵌入形成社会关系网络第34页
        4.5.3 曹家社区居民主体意识增强第34页
        4.5.4 采用新的治理工具第34-35页
    4.6 曹家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第35-38页
        4.6.1 社区居委会成员陷入角色困境第35-36页
        4.6.2 多元化治理主体架构有待完善第36页
        4.6.3 多元化治理主体间的关系存在混乱第36页
        4.6.4 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发育不健全第36-38页
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不断完善我国“村改居”社区治理的建议第38-44页
    5.1 确定“村改居”社区多元化治理主体的角色定位第38-41页
        5.1.1 明确社区街道办的角色定位第39页
        5.1.2 确定“村改居”社区党组织的角色定位第39-40页
        5.1.3 确定“村改居”社区居委会的角色定位第40页
        5.1.4 明确“村改居”社区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第40-41页
        5.1.5 明确“村改居”社区各类组织的角色定位第41页
    5.2 构建“村改居”社区治理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第41-42页
        5.2.1 构建治理主体间的互动关系第41-42页
        5.2.2 协调“村改居社区”主体间的利益关系第42页
    5.3 实现“村改居”社区有效治理的保障性举措第42-44页
        5.3.1 完善社区多元监督机制第42-43页
        5.3.2 不断拓宽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渠道第43页
        5.3.3 不断创新社区居民参与治理的方式第43-44页
6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9页
致谢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空间任务的机器人双边遥操作技术研究
下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的博弈合作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