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碳氮代谢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及QTL定位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3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4-34页
    1.1 东北地区玉米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第15-20页
        1.1.1 玉米消费第15页
        1.1.2 玉米生产第15-18页
        1.1.3 玉米流通第18页
        1.1.4 发展趋势第18-20页
    1.2 玉米碳氮代谢研究进展第20-25页
        1.2.1 环境因素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第20-22页
        1.2.2 基因型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第22-24页
        1.2.3 玉米碳氮代谢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研究第24-25页
    1.3 植物数量遗传学研究进展第25-28页
        1.3.1 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学说第25-26页
        1.3.2 数量性状的主基因+多基因模型第26-27页
        1.3.3 植物数量性状研究方法第27-28页
    1.4 QTL定位的原理及方法第28-31页
        1.4.1 QTL定位的原理第28-29页
        1.4.2 QTL定位的作图群体第29-30页
        1.4.3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30页
        1.4.4 QTL定位的统计方法第30-31页
    1.5 本研究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31-32页
    1.6 创新点第32-34页
第二章 碳氮代谢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第34-72页
    2.1 引言第34页
    2.2 材料和方法第34-38页
        2.2.1 供试玉米第34页
        2.2.2 供试土壤第34-35页
        2.2.3 栽培方法第35页
        2.2.4 样品采集方法第35页
        2.2.5 性状表型测定方法第35-38页
        2.2.6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第38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8-66页
        2.3.1 光合速率第38-42页
        2.3.2 叶绿素含量第42-46页
        2.3.3 灌浆期PEPC活性第46-47页
        2.3.4 灌浆期SPS活性第47-51页
        2.3.5 硝酸还原酶活性第51-56页
        2.3.6 叶片全氮含量第56-60页
        2.3.7 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第60-64页
        2.3.8 单株籽粒产量第64-66页
    2.4 小结与讨论第66-72页
        2.4.1 光合速率的遗传分析第66-67页
        2.4.2 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遗传分析第67-69页
        2.4.3 PEPC和SPS活性的遗传分析第69-70页
        2.4.4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遗传分析第70-71页
        2.4.5 叶片全氮含量的遗传分析第71页
        2.4.6 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分析第71-72页
第三章 QTL定位第72-82页
    3.1 引言第72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72-74页
        3.2.1 供试玉米第72页
        3.2.2 DNA提取方法第72-73页
        3.2.3 表型测定方法第73页
        3.2.4 基因型测定方法第73页
        3.2.5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第73-7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74-80页
        3.3.1 基因型统计第74-75页
        3.3.2 遗传连锁图谱第75-76页
        3.3.3 QTL检测结果第76-77页
        3.3.4 QTL遗传效应分析第77-79页
        3.3.5 碳氮代谢相关基因分析第79-80页
    3.4 小结与讨论第80-82页
        3.4.1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80-81页
        3.4.2 QTL定位第81页
        3.4.3 碳氮代谢相关基因第81-82页
第四章 结论第82-85页
    4.1 遗传分析第82-83页
    4.2 QTL定位第83页
    4.3 遗传分析与QTL定位结果对比第83页
    4.4 碳氮代谢相关基因第83-84页
    4.5 不足及后续研究计划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学位论文期间发表文章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牛蒡收获机的实验研究及参数优化
下一篇:吉林半湿润区玉米旱田氮素收支特征及适宜用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