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构造论文

纳米流体强化内燃机活塞冷却油腔传热的基础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主要符号表第20-24页
1 绪论第24-48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24-28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8-43页
        1.2.1 纳米流体强化强迫对流换热的实验研究进展第28-30页
        1.2.2 纳米流体强化强迫对流换热的数值模拟研究进展第30-39页
        1.2.3 纳米流体强化冲击射流换热的研究进展第39-40页
        1.2.4 纳米流体强化活塞冷却油腔往复振荡冲击换热的研究进展第40-43页
    1.3 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43-45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第45-48页
2 多相流体的数学物理模型第48-64页
    2.1 纳米流体的数学物理模型第48-55页
        2.1.1 单相流模型第49页
        2.1.2 Mixture多相流模型第49-50页
        2.1.3 Eulerian多相流模型第50-52页
        2.1.4 RANS-Lagrange多相流模型第52-54页
        2.1.5 LES-Lagrange多相流模型第54-55页
    2.2 Eulerian多相流模型中纳米颗粒虚拟粘度的确定第55-60页
    2.3 相间界面追踪模型第60-62页
    2.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3 纳米流体湍流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第64-98页
    3.1 单相流模型、Mixture模型、Eulerian模型和RANS-Lagrange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5-77页
        3.1.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65-66页
        3.1.2 边界条件第66页
        3.1.3 格无关性验证第66-68页
        3.1.4 纳米颗粒虚拟粘度模型的验证第68-69页
        3.1.5 不同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69-71页
        3.1.6 纳米颗粒的加入对基础流场的影响第71-76页
        3.1.7 相间作用力对流场的影响第76-77页
    3.2 LES-Lagrange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77-88页
        3.2.1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78页
        3.2.2 边界条件第78-79页
        3.2.3 模型验证第79页
        3.2.4 纳米颗粒对基础流场影响的进一步分析第79-82页
        3.2.5 纳米颗粒的粒径和种类对基础流场的影响第82-88页
    3.3 纳米流体不同数学物理模型的进一步验证第88-96页
        3.3.1 纳米流体在波壁管内的流动特性第88-93页
        3.3.2 纳米流体在槽道内的流动特性第93-96页
    3.4 本章小结第96-98页
4 纳米流体冲击射流特性的数值模拟研究第98-127页
    4.1 单相流体冲击射流的数值模拟研究第99-116页
        4.1.1 几何模型第99-100页
        4.1.2 边界条件第100-101页
        4.1.3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101-102页
        4.1.4 k-ε和k-ω湍流模型的验证第102-105页
        4.1.5 低雷诺数湍流模型的验证第105-108页
        4.1.6 多方程湍流模型的验证第108-111页
        4.1.7 壁面函数的验证第111-116页
    4.2 纳米流体冲击射流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16-122页
        4.2.1 几何模型第117页
        4.2.2 边界条件第117-118页
        4.2.3 物性参数的影响第118-119页
        4.2.4 多相流模型的验证第119-122页
    4.3 纳米颗粒的加入对基础流场的影响第122-125页
    4.4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5 纳米流体往复振荡冲击特性的实验与数值模拟研究第127-163页
    5.1 气液两相流(空气+纯水)往复振荡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第128-135页
        5.1.1 实验装置第128-131页
        5.1.2 转速的影响第131-133页
        5.1.3 充液率的影响第133-135页
    5.2 气液两相流(空气+纯水)往复振荡特性的数值模拟第135-144页
        5.2.1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第135-136页
        5.2.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136-144页
    5.3 气液两相流(空气+纯水)往复振荡条件下换热强弱的判定准则第144-146页
    5.4 固气液三相流(纳米颗粒+空气+纯水)往复振荡特性的可视化实验第146-153页
        5.4.1 实验装置第146-147页
        5.4.2 转速的影响第147-149页
        5.4.3 充液率的影响第149-151页
        5.4.4 纳米流体浓度的影响第151-153页
    5.5 固气液三相流(纳米颗粒+空气+纯水)往复振荡特性的数值模拟第153-158页
        5.5.1 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第153-154页
        5.5.2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154-158页
    5.6 固气液三相流(纳米颗粒+空气+纯水)往复振荡条件下换热强弱的判定准则第158-161页
    5.7 本章小结第161-163页
6 纳米流体应用于活塞冷却油腔的数值模拟研究第163-185页
    6.1 几何模型第164-165页
    6.2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第165-167页
    6.3 网格无关性验证第167页
    6.4 传统机油在冷却油腔内部的换热过程第167-174页
        6.4.1 不同多相流模型的比较第168-171页
        6.4.2 活塞转速和机油喷射速度对换热过程的影响第171-174页
    6.5 纳米流体在冷却油腔内部的换热过程第174-183页
        6.5.1 机油填充率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第175-178页
        6.5.2 壁面对流换热系数随曲轴转角的变化规律第178-183页
    6.6 本章小结第183-185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85-190页
    7.1 结论第185-188页
    7.2 创新点摘要第188页
    7.3 展望第188-190页
参考文献第190-205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205-208页
致谢第208-209页
作者简介第209页

论文共20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物传热特性及对开采影响研究
下一篇: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