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概论 | 第10-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4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2-14页 |
1.3 论文的结构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5-27页 |
2.1 翻转课堂的定义和特点 | 第15页 |
2.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5-20页 |
2.2.1 自主学习理论 | 第15-17页 |
2.2.2 合作学习理论 | 第17-18页 |
2.2.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18-20页 |
2.3 国外翻转课堂研究现状 | 第20-23页 |
2.3.1 有选择的翻转 | 第20-21页 |
2.3.2 分层次的翻转 | 第21页 |
2.3.3“星巴克”式的翻转 | 第21-22页 |
2.3.4 全校的翻转 | 第22页 |
2.3.5 数字化的翻转 | 第22-23页 |
2.4 国内翻转课堂教学研究现状 | 第23-25页 |
2.4.1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 | 第24页 |
2.4.2 重庆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 | 第24-25页 |
2.5 本研中拟采用的翻转课堂模式 | 第25-27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 | 第27-34页 |
3.1 研究问题 | 第27页 |
3.2 研究对象 | 第27页 |
3.3 研究工具 | 第27-28页 |
3.4 研究过程 | 第28-32页 |
3.5 数据采集与分析方法 | 第32-34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4-47页 |
4.1 研究结果统计 | 第34-43页 |
4.1.1 前测和后测的成绩统计与分析 | 第34-38页 |
4.1.2 问卷调查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8-42页 |
4.1.3 个案访谈统计与分析 | 第42-43页 |
4.2 翻转课堂模式对中学英语教学的促进作用 | 第43-45页 |
4.2.1 学生英语成绩方面 | 第43-44页 |
4.2.2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方面 | 第44页 |
4.2.3 学生英语学习动机方面 | 第44页 |
4.2.4 学生英语学习能力方面 | 第44-45页 |
4.2.5 学生的团队沟通能力方面 | 第45页 |
4.2.6 教师,学生和家长关系方面 | 第45页 |
4.3 翻转课堂模式对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促进作用 | 第45-47页 |
4.3.1 翻转课堂模式对高分组学生的促进作用 | 第45页 |
4.3.2 翻转课堂模式对中等组学生的促进作用 | 第45-46页 |
4.3.3 翻转课堂模式对低分组学生的促进作用 | 第46-4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7-52页 |
5.1 研究发现 | 第47-48页 |
5.1.1 翻转课堂模式对初中生英语学习的促进 | 第47页 |
5.1.2 翻转课堂模式对初中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促进作用 | 第47-48页 |
5.2 对教学的启示 | 第48-49页 |
5.2.1 教学与时代融合的重要性 | 第48页 |
5.2.2 教师自我提升的重要性 | 第48页 |
5.2.3 学生分层教育的重要性 | 第48-49页 |
5.2.4 学生信任度培养的重要性 | 第49页 |
5.2.5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 第49页 |
5.3 本研究的不足和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49-52页 |
5.3.1. 本研究的不足 | 第49-50页 |
5.3.2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一 | 第54-60页 |
附录二 | 第60-68页 |
附录三 | 第68-70页 |
附录四 | 第70-71页 |
附录五 | 第71-72页 |
附录六 | 第72-74页 |
附录七 | 第74-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