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与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及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泛化失魂:中职幼师语文教学的现实之殇 | 第14-21页 |
第一节 根于言语,倾于职业:中职语文教学的独特定位 | 第14-17页 |
一、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基础性 | 第14-15页 |
二、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实践性 | 第15页 |
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 第15-16页 |
四、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审美性 | 第16页 |
五、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情形复杂,任重道远:中职幼师语文的尴尬处境 | 第17-21页 |
一、生源质量偏低使中职语文教学遭遇尴尬 | 第19页 |
二、教师的因循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艺术同源:“说唱弹跳画”与幼师语文教学一脉相通 | 第21-27页 |
第一节 中职幼师“说唱弹跳画”的含义内容 | 第21-22页 |
一、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含义 | 第21页 |
二、学前教育专业技能的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节 中职幼师“说唱弹跳画”的个性魅力 | 第22-23页 |
一、课内技能训练 | 第22页 |
二、第二课堂技能训练 | 第22-23页 |
三、幼儿园实践训练 | 第23页 |
四、竞赛促进技能 | 第23页 |
第三节 艺术的起源追溯 | 第23-24页 |
一、关于艺术的起源 | 第23-24页 |
二、幼儿与成人、文学与艺术的相通 | 第24页 |
第四节 在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艺术教育的必要性 | 第24-25页 |
第五节 语言艺术与幼师技能的有机结合 | 第25-27页 |
第三章 两美相宜:幼师语文介入“说唱弹跳画”相得益彰 | 第27-34页 |
第一节 介入理论依据的充分化 | 第27-30页 |
一、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第28页 |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8页 |
三、多元智能理论 | 第28-29页 |
四、大语文教学观理论 | 第29页 |
五、协同教学理论 | 第29-30页 |
第二节 实现学生语文课堂的“主动化” | 第30-31页 |
第三节 实现语文教师素养的“拓展化” | 第31-32页 |
第四节 实现语文知识能力的“职业化” | 第32页 |
第五节 实现语文能力考核的“模块化” | 第32-34页 |
一、降低常规考试所占比重 | 第33页 |
二、增加适合专业的考试内容 | 第33页 |
三、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热情 | 第33-34页 |
第四章 灵活自然:幼师语文“说唱弹跳画”介入有方 | 第34-58页 |
第一节 介入原则 | 第34-35页 |
一、目标性与整体性原则 | 第34-35页 |
二、衔接性与渗透性原则 | 第35页 |
三、适应性与吸引性原则 | 第35页 |
四、独立性与非服务性原则 | 第35页 |
第二节 介入方式之“说” | 第35-42页 |
一、课前口头演讲 | 第35-38页 |
二、课堂创造情景 | 第38-40页 |
三、课后重视表达 | 第40-42页 |
第三节 介入方式之“唱” | 第42-44页 |
一、别具一格的音乐导入 | 第42页 |
二、感情丰富的配乐朗诵 | 第42-43页 |
三、兴趣盎然的谱曲咏唱 | 第43-44页 |
四、形式多样的文乐结合 | 第44页 |
第四节 介入方式之“弹” | 第44-46页 |
一、弹琴生情,营造氛围 | 第45页 |
二、强化弹奏,心灵沟通 | 第45-46页 |
第五节 介入方式之“跳” | 第46-48页 |
一、舞蹈艺术的语文情感 | 第46-47页 |
二、舞蹈灵魂的审美多样 | 第47-48页 |
第六节 介入方式之“画” | 第48-54页 |
一、以画板书 | 第49-50页 |
二、以画悟美 | 第50-51页 |
三、以画悟情 | 第51-52页 |
四、以画导读 | 第52-53页 |
五、以画促思 | 第53-54页 |
第七节“说、唱、弹、跳、画”的交叉协同介入 | 第54-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4页 |
附件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2-63页 |
附件二:中职幼师学生语文学习现状调查问卷 | 第63-64页 |
后记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