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引言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方向 | 第10-15页 |
1.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1.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1 反向并购行为 | 第12-13页 |
1.2.2.2 反向并购定义 | 第13页 |
1.2.2.3 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13-14页 |
1.2.2.4 反向并购中商誉的确认 | 第14-15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5页 |
1.3 论文的重点难点创新点 | 第15-17页 |
1.3.1 重点 | 第15-16页 |
1.3.2 难点 | 第16页 |
1.3.3 创新点 | 第16页 |
1.3.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反向并购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 反向并购相关概念 | 第17-18页 |
2.1.1 反向并购的概念 | 第17-18页 |
2.1.2 “业务”的界定 | 第18页 |
2.2 反向并购的会计处理方法 | 第18-20页 |
3 案例研究——以分众传媒借壳七喜控股为例 | 第20-36页 |
3.1 案例介绍 | 第20-27页 |
3.1.1 非上市公司简介 | 第20页 |
3.1.2 上市公司简介 | 第20页 |
3.1.3 交易背景与目的 | 第20-24页 |
3.1.4 重组过程 | 第24-27页 |
3.2 案例分析 | 第27-36页 |
3.2.1 不同会计处理方法选择产生的影响 | 第28-36页 |
3.2.1.1 权益性交易原则进行的会计处理方法 | 第28-32页 |
3.2.1.2 反向购买法的会计处理方法 | 第32-36页 |
4 目前我国反向并购会计处理中出现的问题 | 第36-40页 |
4.1 反向并购的认定标准不够细化 | 第36-37页 |
4.2 合并成本的计量存在主观性 | 第37-38页 |
4.3 商誉的确认存在着不合理性 | 第38-40页 |
5 反向并购中会计处理方法的一些建议 | 第40-43页 |
5.1 进一步细化反向并购的定义 | 第40页 |
5.2 明确非标准类型的反向并购中合并成本的计算方法 | 第40-42页 |
5.3 增强合并报表信息呈报的合理性 | 第42-43页 |
6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