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供电热力管网膨胀节损坏监测系统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管网损坏泄漏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2 温差发电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1-13页 |
2 膨胀节损坏监测系统功能分析及方案设计 | 第13-17页 |
2.1 热力管网安装方式 | 第13-14页 |
2.2 膨胀节损坏监测系统功能分析 | 第14页 |
2.3 膨胀节损坏监测系统方案设计 | 第14-15页 |
2.4 本章小节 | 第15-17页 |
3 膨胀节损坏监测系统工作原理 | 第17-30页 |
3.1 膨胀节损坏监测基本原理 | 第17-18页 |
3.2 自供电模块工作原理 | 第18-21页 |
3.2.1 温差发电基本效应 | 第19-20页 |
3.2.2 温差发电在管网损坏监测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3.3 多参数膨胀节损坏监测数据处理 | 第21-29页 |
3.3.1 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的数据处理 | 第21-23页 |
3.3.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技术 | 第23页 |
3.3.3 膨胀节损坏监测中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 第23-24页 |
3.3.4 基于BP网络算法数据融合 | 第24-2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4 监测系统硬件设计 | 第30-38页 |
4.1 传感器模块 | 第30-32页 |
4.2 A/D模块 | 第32页 |
4.3 主控制模块 | 第32-33页 |
4.4 电压源模块 | 第33-34页 |
4.5 温差发电模块 | 第34-36页 |
4.6 通信模块 | 第36-37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5 监测系统软件设计 | 第38-43页 |
5.1 下位机软件总体设计 | 第38-40页 |
5.1.1 主程序设计 | 第38页 |
5.1.2 数据采集子程序设计 | 第38-39页 |
5.1.3 通信子程序设计 | 第39-40页 |
5.2 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40-41页 |
5.3 多传感器数据处理 | 第41-42页 |
5.3.1 数据预处理 | 第41-42页 |
5.3.2 数据融合处理 | 第42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6 实验及结论 | 第43-61页 |
6.1 自供电模块实验 | 第43-46页 |
6.1.1 温差发电理论分析 | 第43页 |
6.1.2 温差发电结果分析 | 第43-46页 |
6.2 热力管网膨胀节损坏监测实验 | 第46-49页 |
6.2.1 多传感器监测设备调试 | 第46页 |
6.2.2 现场安装及监测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6.3 多传感器数据处理的实现 | 第49-57页 |
6.3.1 基于自适应加权算法数据处理 | 第49-50页 |
6.3.2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处理 | 第50-57页 |
6.4 上位机监测结果显示 | 第57-5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7.1 总结 | 第61页 |
7.2 展望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