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2章 从众概述 | 第17-23页 |
2.1 从众的定义 | 第17页 |
2.2 从众的类型 | 第17-18页 |
2.3 从众的原因 | 第18-19页 |
2.4 从众的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2.4.1 个体因素 | 第19-20页 |
2.4.2 群体因素 | 第20-21页 |
2.4.3 情境因素 | 第2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3章 学生从众心理分析 | 第23-30页 |
3.1 大学生从众心理产生的具体原因 | 第23-26页 |
3.1.1 文化背景 | 第23-24页 |
3.1.2 大学生的群体生活 | 第24-25页 |
3.1.3 社会环境 | 第25页 |
3.1.4 大学生自身的局限 | 第25-26页 |
3.2 大学生从众心理的表现 | 第26-29页 |
3.2.1 学习方面的从众 | 第26-27页 |
3.2.2 生活方面的从众 | 第27-28页 |
3.2.3 其他方面的从众 | 第28-2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 第30-37页 |
4.1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 第30-35页 |
4.1.1 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 第30-31页 |
4.1.2 有利于更好地运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艺术 | 第31-32页 |
4.1.3 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习惯 | 第32-34页 |
4.1.4 有利于促进个体社会化 | 第34页 |
4.1.5 有利于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 第34-35页 |
4.2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消极影响 | 第35-36页 |
4.2.1 抑制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 第35页 |
4.2.2 不利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第35页 |
4.2.3 使大学生形成不良的思想观念和习惯 | 第35-3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5章 利用从众心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对策 | 第37-50页 |
5.1 提高大学生对盲目从众的抵抗力 | 第37-38页 |
5.2 发挥榜样的力量 | 第38-40页 |
5.3 做好舆论引导 | 第40-41页 |
5.4 加强校园班级寝室文化建设 | 第41-46页 |
5.5 正确引导大学生非正式群体 | 第46-47页 |
5.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从众心理的注意事项 | 第47-48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