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反学校文化之研究--基于南京市栖霞区的调查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第1章 引言第8-14页
   ·相关概念界定第8-9页
     ·"文化"、"亚文化"与"反文化"的界定第8页
     ·"学校文化"的界定第8-9页
     ·"反抗"和"偏差行为"的界定第9页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相关研究第10-12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0-11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1-12页
     ·已有研究的不足和趋势第12页
   ·本研究的目标第12-14页
第2章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实证研究第14-21页
   ·研究场所与研究对象第14-15页
   ·研究的实施第15页
   ·资料收集的主要方法第15-16页
   ·资料的整理分析第16-20页
   ·研究的伦理第20-21页
第3章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类型与特征第21-26页
   ·根据中职生"偏差行为"的外在表现进行的分类第21-23页
     ·偏激反抗型第21-22页
     ·游戏玩乐型第22页
     ·疏离逃避型第22页
     ·消极冷漠型第22-23页
   ·根据中职生"对学校目标的认同与否"进行的分类第23-26页
     ·创新者第23页
     ·形式主义者第23-24页
     ·退缩者第24页
     ·反叛者第24-26页
第4章 反学校文化对中职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第26-28页
   ·对中职生人格特征的影响第26页
   ·对中职生社会技能的影响第26页
   ·对中职生认知水平的影响第26-27页
   ·对中职生情感态度的影响第27-28页
第5章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的形成因素第28-38页
   ·社会因素第28-30页
     ·文化多元导致精神向度混乱第28页
     ·流行文化对学校文化的冲击第28-29页
     ·网络文化的影响第29-30页
   ·学校因素第30-35页
     ·教师及行政人员的管教方式第30-31页
     ·师生关系第31-32页
     ·同伴群体之间的压力和影响第32-33页
     ·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设置第33-34页
     ·职业教育的评价机制第34-35页
   ·家庭因素第35-36页
     ·家庭不和或单亲父母第35页
     ·家长的经济、文化、社会资本第35-36页
     ·家长的教养方式第36页
   ·自身因素第36-38页
     ·身心发展不平衡第36-37页
     ·迁移作用第37-38页
第6章 中职生反学校文化行为的对策性思考第38-49页
   ·社会教育方面第38-41页
     ·强化"核心价值观"教育第38-39页
     ·提高文化判断力第39-40页
     ·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提升职校生的社会地位第40-41页
   ·学校教育方面第41-47页
     ·转变教育观念第41-43页
     ·加强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第43-44页
     ·根据社会需要设置专业和优化课程设计第44-46页
     ·健全评价机制,促进中职生文化、技能全面发展第46页
     ·开展自我认同教育第46-47页
   ·家庭教育方面第47-49页
     ·提升家长文化素养,增强家长应对反文化冲击的能力第47-48页
     ·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进家庭教育方法第48-49页
结语第49-50页
附录一第50-51页
附录二第51-54页
参考文献第54-56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56-57页
致谢第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生源困境对学校发展影响研究
下一篇:江苏省民办高职院校品牌构建策略研究--以钟山学院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