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共产党论文--党的建设论文--组织建设论文--党的纪律检查工作论文

基层反腐倡廉法制化创新机制研究--以南昌市青山湖区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引言第9-15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和问题第9页
    1.2 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第9-11页
        1.2.1 论文研究目的第9-10页
        1.2.2 论文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1 国内对基层反腐倡廉法制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2 国外对基层反腐倡廉法制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4 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第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3页
        1.4.2 创新之处第13页
    1.5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3-15页
        1.5.1 研究方法第13-14页
        1.5.2 研究思路第14-15页
第2章 基层反腐倡廉概述第15-22页
    2.1 基层腐败的主体、危害、特征及原因分析第15-18页
        2.1.1 基层腐败的主体第15页
        2.1.2 基层腐败的危害第15-16页
        2.1.3 基层腐败的特征第16-17页
        2.1.4 基层腐败的原因分析第17-18页
    2.2 基层反腐倡廉基本情况第18-21页
        2.2.1 基层反腐倡廉大数据第18-20页
        2.2.2 基层反腐倡廉面临的困境第20-21页
    2.3 基层反腐倡廉法制化是基层反腐倡廉必由之路第21-22页
第3章 基层反腐倡廉法制化面临的困境第22-29页
    3.1 基层反腐倡廉制度构建不完善第22-23页
        3.1.1 基层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性不足第22页
        3.1.2 基层反腐倡廉制度制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不强第22-23页
        3.1.3 基层反腐倡廉制度的前瞻性和预防性不够第23页
    3.2 基层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疏漏,失之于宽失之于虚第23-25页
        3.2.1 机构虚位,组织力量涣散第23-24页
        3.2.2 权限不清,配置失衡与运行失范并存第24页
        3.2.3 监管虚设,权力行使与有效监督匹配失调第24-25页
        3.2.4 制度虚置,系统性、操作性、约束性问题严重第25页
    3.3 基层反腐倡廉制度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25-27页
        3.3.1 监督措施不到位第25-26页
        3.3.2 监督者主动性不够第26页
        3.3.3 监督机构相互之间配合不够第26-27页
    3.4 体制机制不健全第27页
    3.5 教育力度不深入第27-29页
第4章 南昌市青山湖区反腐倡廉法制化机制创新第29-43页
    4.1 制度创新,构建完善反腐倡廉体系框架第29-31页
        4.1.1 注重制度创新,初步构建惩防体系框架第29-30页
        4.1.2 先行先试“1+N”项制度第30-31页
        4.1.3 基本完成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构建第31页
    4.2 构建完善基层反腐倡廉教育体系第31-34页
    4.3 基层反腐倡廉监督法制化第34-38页
        4.3.1 反腐倡廉外部监督法制化第34-35页
        4.3.2 反腐倡廉内部监督法制化第35-36页
        4.3.3 建立全面的基层党政机关权力监督机制第36-37页
        4.3.4 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同合作第37-38页
    4.4 基层反腐倡廉队伍建设法制化第38-43页
第5章 基层反腐倡廉法制化创新机制的长效施行、运行第43-48页
    5.1 基层反腐倡廉法制化创新机制的长效施行第43-45页
        5.1.1 加快基层反腐反腐倡廉长效务实制度建设第43-44页
        5.1.2 完善基层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第44-45页
    5.2 加强基层反腐倡廉法制化创新机制执行力度第45页
    5.3 落实多元化监督机制第45-46页
    5.4 基层反腐倡廉保障体系法制化第46-48页
        5.4.1 基层反腐倡廉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第46-47页
        5.4.2 基层反腐倡廉保障体系法制化的创新机制第47-48页
第6章 结论第48-49页
致谢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A市基层公务员人才流动管理研究
下一篇:地方政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预防与应对机制研究--以万安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