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U型探测器开发与应用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课题背景 | 第11-12页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轮胎检测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4-17页 |
第2章 轮胎U型探测器设计 | 第17-49页 |
2.1 X射线探测器理论基础 | 第17-18页 |
2.1.1 X射线基本性质 | 第17页 |
2.1.2 X射线应用检测原理 | 第17-18页 |
2.2 结构分析与设计 | 第18-21页 |
2.2.1 总体方案分析 | 第19-20页 |
2.2.2 方案选择和总体方案设计 | 第20-21页 |
2.3 探测器硬件电路设计 | 第21-42页 |
2.3.1 光电检测及转换电路设计 | 第23-33页 |
2.3.2 放大电路设计 | 第33-35页 |
2.3.3 滤波电路设计 | 第35-38页 |
2.3.4 通讯电路设计 | 第38-42页 |
2.4 系统组成及功能实现 | 第42-49页 |
2.4.1 探测器箱体其他元器件的选择 | 第42-45页 |
2.4.2 U型探测器箱体尺寸的确定 | 第45-47页 |
2.4.3 X射线源选择 | 第47-49页 |
第3章 轮胎U型探测器的实验应用研究 | 第49-55页 |
3.1 探测器功能检测 | 第49-53页 |
3.1.1 无源信号工作特性分析 | 第50-51页 |
3.1.2 有源信号工作特性分析 | 第51-52页 |
3.1.3 探测器输出信号信噪比评估 | 第52-53页 |
3.1.4 轮胎检测试验 | 第53页 |
3.2 探测器功能模板的环境试验检测 | 第53-55页 |
3.2.1 电磁兼容检测 | 第54页 |
3.2.2 浪涌检测 | 第54-55页 |
第4章 轮胎图像预处理和边缘检测 | 第55-73页 |
4.1 图像噪声与降噪 | 第55-58页 |
4.2.1 图像噪声的分类 | 第56页 |
4.2.2 图像降噪 | 第56-58页 |
4.2 图像变换 | 第58-62页 |
4.2.1 图像的灰度变换 | 第59-61页 |
4.2.2 图像的几何变换 | 第61-62页 |
4.3 图像增强 | 第62-66页 |
4.3.1 直方图修正增强 | 第62-64页 |
4.3.2 图像的平滑 | 第64页 |
4.3.3 图像的锐化 | 第64-66页 |
4.4 边缘检测 | 第66-73页 |
4.4.1 微分算子 | 第66-70页 |
4.4.2 Canny算子 | 第70页 |
4.4.3 拉普拉斯高斯(log)算子 | 第70-73页 |
第5章 轮胎缺陷特征提取与判定 | 第73-81页 |
5.1 缺陷特征提取和边界选择 | 第73-75页 |
5.1.1 缺陷边界跟踪与特征提取 | 第73-74页 |
5.1.2 轮胎缺陷种类 | 第74-75页 |
5.2 基于二叉树轮胎缺陷识别算法 | 第75-81页 |
5.2.1 传统的模糊匹配算法 | 第76-78页 |
5.2.2 改进的模糊匹配算法 | 第78-79页 |
5.2.3 轮胎缺陷判定 | 第79-81页 |
第6章 数据采集的误差分析 | 第81-87页 |
6.1 基于VC++的轮胎U型探测器图像处理程序 | 第81-83页 |
6.1.1 设计任务 | 第81-82页 |
6.1.2 轮胎图像处理程序流程图 | 第82-83页 |
6.2 图像处理功能实现 | 第83-86页 |
6.3 轮胎缺陷特征判定误差分析 | 第86-87页 |
6.3.1 硬件检测电路对检测精度的影响 | 第86页 |
6.3.2 轮胎的定位装置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 第86页 |
6.3.3 图像处理过程中技术因素影响 | 第86-8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