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发展状况 | 第11-16页 |
1.2.1 MATLAB工具箱的发展 | 第11-13页 |
1.2.2 疲劳分析软件的发展 | 第13-16页 |
1.3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第2章 疲劳工具箱的功能分析 | 第18-24页 |
2.1 总体设计思想 | 第18页 |
2.2 功能模块分析 | 第18-22页 |
2.2.1 疲劳曲线拟合模块 | 第19-20页 |
2.2.2 随机载荷处理、计数与编谱模块 | 第20页 |
2.2.3 名义应力法寿命预测模块 | 第20-21页 |
2.2.4 局部应力应变法寿命预测模块 | 第21-22页 |
2.2.5 其他功能模块 | 第22页 |
2.3 小结 | 第22-24页 |
第3章 疲劳曲线拟合 | 第24-36页 |
3.1 S-N曲线的拟合 | 第24-30页 |
3.1.1 幂函数形式的S-N曲线拟合 | 第24-26页 |
3.1.2 三参数形式的S-N曲线拟合 | 第26-28页 |
3.1.3 应用举例 | 第28-30页 |
3.2 ε-N曲线的拟合 | 第30-34页 |
3.2.1 Manson-Coffin公式拟合 | 第30-32页 |
3.2.2 应用举例 | 第32-34页 |
3.3 循环σ-ε曲线的拟合 | 第34-35页 |
3.3.1 循环σ-ε曲线 | 第34-35页 |
3.3.2 应用举例 | 第35页 |
3.4 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疲劳载荷处理 | 第36-50页 |
4.1 引言 | 第36-37页 |
4.2 载荷压缩 | 第37-42页 |
4.2.1 峰谷值的提取 | 第37-38页 |
4.2.2 小载荷去除 | 第38-41页 |
4.2.3 应用举例 | 第41-42页 |
4.3 循环计数法 | 第42-45页 |
4.3.1 循环计数方法概述 | 第42-43页 |
4.3.2 雨流计数法的程序实现 | 第43-45页 |
4.4 疲劳载荷谱的编制 | 第45-48页 |
4.4.1 累积频次曲线的绘制 | 第45-46页 |
4.4.2 累积频次曲线外推 | 第46-47页 |
4.4.3 编谱 | 第47页 |
4.4.4 应用举例 | 第47-48页 |
4.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5章 基于名义应力法的疲劳寿命预测 | 第50-62页 |
5.1 名义应力法的概述 | 第50-51页 |
5.2 名义应力法考虑因素 | 第51-55页 |
5.2.1 影响零件疲劳强度的因素 | 第51-53页 |
5.2.2 平均应力的修正 | 第53页 |
5.2.3 疲劳安全因子 | 第53-54页 |
5.2.4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54-55页 |
5.3 程序实现 | 第55-60页 |
5.3.1 名义应力法的寿命估算流程 | 第55-57页 |
5.3.2 单个循环的损伤 | 第57-60页 |
5.3.3 程序的特点 | 第60页 |
5.4 小结 | 第60-62页 |
第6章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的疲劳寿命预测 | 第62-74页 |
6.1 局部应力-应变法概述 | 第62-63页 |
6.2 局部应力-应变分析 | 第63-64页 |
6.3 局部应力-应变损伤计算 | 第64-65页 |
6.4 程序实现 | 第65-72页 |
6.4.1 诺伯法局部应力-应变求解 | 第65-67页 |
6.4.2 滞回线的绘制 | 第67-68页 |
6.4.3 局部应力应变法寿命估算流程 | 第68-71页 |
6.4.4 单个循环的损伤 | 第71-72页 |
6.5 小结 | 第72-74页 |
第7章 界面设计 | 第74-86页 |
7.1 曲线拟合的界面设计与应用 | 第74-77页 |
7.2 载荷处理的界面设计与应用 | 第77-80页 |
7.3 基于名义应力法疲劳寿命预测的界面设计与应用 | 第80-83页 |
7.4 基于局部应力应变法寿命预测的界面与应用 | 第83-86页 |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8.1 结论 | 第86页 |
8.2 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