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度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插图索引第13-14页
附表索引第14-15页
第1章 绪论第15-29页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5-16页
    1.2 文献综述第16-24页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24-29页
第2章 经济违法行为的基本范畴第29-44页
    2.1 经济违法行为的界定第29-32页
    2.2 经济违法行为的特征第32-36页
        2.2.1 经济违法行为的经济性第32-33页
        2.2.2 经济违法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第33-35页
        2.2.3 经济违法行为的可责性第35-36页
    2.3 经济违法行为的种类第36-44页
        2.3.1 根据侵害同类客体的分类第36-39页
        2.3.2 根据违法程度的分类第39-41页
        2.3.3 根据违反经济法律体系的分类第41-44页
第3章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的法理基础与域外实践第44-74页
    3.1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的理论解释第44-61页
        3.1.1 经济违法行为的民事制裁的优势及其不足第45-48页
        3.1.2 经济违法行为的行政制裁的优势及其不足第48-52页
        3.1.3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的价值功能第52-57页
        3.1.4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规范的分类与特征第57-61页
    3.2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域外立法与司法实践第61-74页
        3.2.1 美国第62-65页
        3.2.2 德国第65-67页
        3.2.3 俄罗斯第67-69页
        3.2.4 日本第69-70页
        3.2.5 意大利第70页
        3.2.6 台湾地区第70-74页
第4章 确立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度的基本原则第74-104页
    4.1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第74-83页
        4.1.1 资源优化配置原则是经济法的价值目标与基本原则第74-75页
        4.1.2 资源优化配置是一种公共利益第75-77页
        4.1.3 资源优化配置要求刑事制裁的效益最大化第77-83页
    4.2 社会本位原则第83-92页
        4.2.1 社会本位原则的缘起与确立第83-86页
        4.2.2 社会本位原则的立法体现第86-88页
        4.2.3 社会本位原则的司法适用第88-92页
    4.3 谦抑原则第92-104页
        4.3.1 谦抑原则的价值蕴含第92-98页
        4.3.2 刑、行、民协调第98-102页
        4.3.3 刑事制裁只能作为最后的制裁手段第102-104页
第5章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广度与深度设置第104-136页
    5.1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的目标设置第105-112页
        5.1.1 维持最优威慑第105-108页
        5.1.2 保护刑法公正第108-110页
        5.1.3 促进社会效率提高第110-112页
    5.2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的广度设置第112-123页
        5.2.1 广度设置的客观背景与历史沿革第112-115页
        5.2.2 广度设置的前提与标准第115-121页
        5.2.3 广度设置的具体限制第121-123页
    5.3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的深度设置第123-136页
        5.3.1 生命刑的设置第124-128页
        5.3.2 自由刑的设置第128-133页
        5.3.3 财产刑的设置第133-136页
第6章 我国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介入度反思第136-165页
    6.1 我国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立法现状及完善第136-152页
        6.1.1 我国经济违法行为的刑事制裁立法的渊源第137-140页
        6.1.2 我国经济违法行为的刑事制裁立法的特点第140-142页
        6.1.3 我国经济违法行为的刑事制裁立法的缺陷及完善第142-152页
    6.2 我国经济犯罪侦查现状及完善第152-155页
    6.3 我国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司法现状及完善第155-165页
        6.3.1 湖南某市两级法院的经济犯罪审理情况第155-161页
        6.3.2 经济违法行为刑事制裁司法之缺陷及完善第161-165页
结论第165-168页
参考文献第168-180页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180-181页
致谢第181-182页

论文共1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分子模拟与微卫星的微生物酶解木质素机制及基因组特征研究
下一篇:柠檬醛、柠檬烯和薄荷醇对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及产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