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压力加工论文--冷冲压(钣金加工)论文--冷冲压工艺论文

变厚度汽车B柱冲压成形工艺研究及模具设计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0-13页
        1.2.1 TRB 的制造工艺的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TRB 成形性能的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3-14页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变厚度 U 形件冲压工艺研究第16-30页
    2.1 引言第16页
    2.2 变厚度 U 形件成形仿真第16-19页
        2.2.1 变厚度 U 形件冲压仿真模型第16-18页
        2.2.2 变厚度 U 形件回弹仿真第18-19页
    2.3 变厚度 U 形件成形精度的影响因素第19页
        2.3.1 变厚度 U 形件的回弹第19页
        2.3.2 变厚度 U 形件过渡区的移动第19页
    2.4 等厚度和变厚度 U 形件成形的对比分析第19-24页
        2.4.1 应力分布的对比第20页
        2.4.2 应变分布的对比第20-21页
        2.4.3 位移分布的对比第21-22页
        2.4.4 回弹的对比第22-24页
    2.5 工艺和模具参数对变厚度 U 形件成形的影响第24-29页
        2.5.1 压边力对冲压成形的影响第24-27页
        2.5.2 凹模圆角半径对成形的影响第27-28页
        2.5.3 凸凹模间隙对成形性的影响第28页
        2.5.4 摩擦系数对成形性的影响第28-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0页
第3章 变厚度汽车 B 柱成形模具设计第30-40页
    3.1 引言第30页
    3.2 B 柱成形件设计第30-32页
        3.2.1 压料面的形式第30-31页
        3.2.2 工艺补充部分第31-32页
    3.3 模具型面设计第32-33页
        3.3.1 凹模型面设计第32页
        3.3.2 凸模型面设计第32-33页
        3.3.3 压边圈型面设计第33页
    3.4 拉深筋设计第33-34页
    3.5 模具的结构设计第34-38页
        3.5.1 模具的导向方式第34-35页
        3.5.2 模具间隙的确定第35-36页
        3.5.3 冲压方向的选择第36-37页
        3.5.4 凸模的结构设计第37页
        3.5.5 凹模的结构设计第37-38页
    3.6 模具强度校核第38-39页
    3.7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变厚度汽车 B 柱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第40-55页
    4.1 引言第40页
    4.2 成形过程的数值模拟第40-44页
        4.2.1 几何模型的建立第40-41页
        4.2.2 材料属性的定义第41-42页
        4.2.3 分析步选择第42页
        4.2.4 接触定义第42页
        4.2.5 施加载荷第42-43页
        4.2.6 网格划分第43-44页
    4.3 变厚度 B 柱成形过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44-52页
        4.3.1 毛坯形状的优化第44-46页
        4.3.2 等厚度和变厚度 B 柱成形对比第46-48页
        4.3.3 压边方式的改进第48-49页
        4.3.4 应力应变分布的分析第49-51页
        4.3.5 位移场的分布第51-52页
    4.4 成形件减重分析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结论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全信息的问答系统研究
下一篇:未来互联网试验平台若干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