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目录 | 第13-18页 |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第18-45页 |
1.1 脊椎动物造血过程 | 第18-22页 |
1.1.1 脊椎动物血液成分及功能 | 第18-19页 |
1.1.2 人类与斑马鱼血细胞形态比较 | 第19-20页 |
1.1.3 脊椎动物造血发育 | 第20-22页 |
1.2 斑马鱼造血系统 | 第22-28页 |
1.2.1 斑马鱼研究造血优势 | 第22-23页 |
1.2.2 斑马鱼初级造血 | 第23-24页 |
1.2.3 斑马鱼次级造血 | 第24-26页 |
1.2.4 斑马鱼造血干细胞 | 第26-27页 |
1.2.5 血祖细胞 | 第27-28页 |
1.3 斑马鱼血管发育 | 第28-30页 |
1.3.1 血管内皮细胞 | 第28-29页 |
1.3.2 成熟血管组织 | 第29-30页 |
1.4 调控造血信号通路及其相关基因 | 第30-39页 |
1.4.1 调控初级造血的调控因子 | 第30-33页 |
1.4.2 参与次级造血的调控因子 | 第33-35页 |
1.4.3 调控造血的信号通路 | 第35-39页 |
1.5 调控血管形成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因子 | 第39-43页 |
1.5.1 影响尖端细胞形成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因子 | 第40-41页 |
1.5.2 影响柄细胞形成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因子 | 第41-42页 |
1.5.3 影响砋细胞形成的信号通路及其调控因子 | 第42-43页 |
1.6 本文研究意义 | 第43-45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45-71页 |
2.1 材料、试剂与设备 | 第45-50页 |
2.1.1 酶类、试剂盒以及抗体 | 第45-46页 |
2.1.2 菌株和质粒 | 第46页 |
2.1.3 其他试剂 | 第46-47页 |
2.1.4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2.1.5 生物信息学分析的主要软件与数据库 | 第48-50页 |
2.2 常规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 | 第50-71页 |
2.2.1 分子克隆 | 第50-55页 |
2.2.2 Anti-sense RNA的转录及探针合成 | 第55-56页 |
2.2.3 总RNA的提取 | 第56-57页 |
2.2.4 斑马鱼morpholino技术 | 第57-58页 |
2.2.5 显微注射 | 第58页 |
2.2.6 基因全长capped mRNA的体外转录 | 第58-60页 |
2.2.7 RNA纯化 | 第60-61页 |
2.2.8 斑马鱼整体原位杂交 | 第61-63页 |
2.2.9 斑马鱼整体胚抗体染色 | 第63-64页 |
2.2.10 斑马鱼心脏剥离以及抗体染色技术 | 第64页 |
2.2.11 斑马鱼心率分析技术 | 第64页 |
2.2.12 O-Dianisidine染色 | 第64-65页 |
2.2.13 中性红染色 | 第65-66页 |
2.2.14 苏丹黑染色 | 第66页 |
2.2.15 TUNEL染色 | 第66-67页 |
2.2.16 EDU染色 | 第67-68页 |
2.2.17 原核细胞诱导蛋白质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 第68-69页 |
2.2.18 TALEN敲除技术 | 第69-71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71-115页 |
3.1 斑马鱼HFHG45基因表达的初步研究 | 第71-76页 |
3.1.1 HFHG45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71-74页 |
3.1.2 HFHG45在斑马鱼胚胎中的表达和定位 | 第74-76页 |
3.2 TG(HFHG45:EGFP)转基因斑马鱼的构建 | 第76-78页 |
3.2.1 HFHG45:EGFP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76-77页 |
3.2.2 HFHG45:EGFP转基因斑马鱼的建立 | 第77-78页 |
3.3 敲低HFHG45基因斑马鱼血液血发育异常 | 第78-83页 |
3.3.1 HFHG45基因morpholino有效性验证 | 第78-79页 |
3.3.2 HFHG45基因敲减表型分析及统计 | 第79-81页 |
3.3.3 敲减HFHG45基因斑马鱼节间血管异常 | 第81页 |
3.3.4 敲减HFHG45基因斑马鱼血红蛋白表达减少 | 第81-83页 |
3.4 建立HFHG45基因完全敲除斑马鱼品系 | 第83-89页 |
3.4.1 TALEN敲除斑马鱼HFHG45基因质粒的构建 | 第83-85页 |
3.4.2 斑马鱼HFHG45基因敲除品系的建立 | 第85-87页 |
3.4.3 斑马鱼HFHG45基因敲除表型的分析 | 第87页 |
3.4.4 斑马鱼HFHG45基因敲除死亡率统计 | 第87-89页 |
3.5 HFHG45基因是斑马鱼初级造血所必需的 | 第89-94页 |
3.5.1 HFHG45基因直接调控原始红细胞发育 | 第89-92页 |
3.5.2 HFHG45基因直接调控原始髓系细胞发育 | 第92-94页 |
3.6 HFHG45基因是斑马鱼次级造血所必需的 | 第94-101页 |
3.6.1 HFHG45基因影响参与调控成熟血细胞形成 | 第95-99页 |
3.6.2 HFHG45调控次级造血是通过调控造血干细胞实现 | 第99-101页 |
3.7 HFHG45基因影响斑马鱼内皮细胞的生成 | 第101-104页 |
3.8 HFHG45基因影调控斑马鱼造血祖细胞的发育 | 第104-105页 |
3.9 HFHG45基因通过抑制增殖以及加速细胞凋亡共同作用 | 第105-107页 |
3.10 HFHG45基因对于心脏的调控可能是间接的 | 第107-110页 |
3.11 讨论 | 第110-115页 |
第四章 结语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8页 |
附录一 | 第128-148页 |
1. GEFT、AMP3和AMP4相关基因研究 | 第129-140页 |
1.1 GEFT基因的研究 | 第129-132页 |
1.2 Amp4基因研究 | 第132-135页 |
1.3 Amp3基因研究 | 第135-138页 |
1.4 pTo12-CMLC2-IRES-EGFP多克隆位点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38-139页 |
1.5 pTo12-cmlc2-Amp3-IRES-EGFP转基因斑马鱼品系的建立 | 第139-140页 |
2 在小鼠精原细胞中鉴定一个Spata34新基因的表达情况 | 第140-146页 |
2.1 Spata34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141-143页 |
2.2 Spata34蛋白在小鼠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COS-7细胞中的亚细胞定位 | 第143-144页 |
2.3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pata34蛋白在小鼠睾丸中的表达情况 | 第144-145页 |
2.4 过表达Spata34抑制AP-1、p53和p21的转录活性 | 第145-146页 |
3.小结 | 第146-148页 |
附录二 | 第148-149页 |
附录三 | 第149-150页 |
致谢 | 第150-152页 |